佛(1 / 2)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还有一个小孩子。

有一天清晨睡梦中的小男孩被清晨的潮水一般的钟声唤醒然后睡眼朦胧得揉着眼从床上坐了起来。

寺庙的钟有两种,一种叫梵钟,一种叫半钟。

梵钟又称洪钟、鲸钟、华鲸、华钟、巨钟。多属青铜制,少数为铁制,一般高约150公分、直径约60公分,形式是上端有雕成龙头的钓手,下端有相对的二个莲华形撞座,称为八叶,撞座以下称草间,下缘称驹爪;以上则分池间、乳间二部分,且乳间有小突起物并列环绕,又连结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条带称为袈裟,又名六道。另外,钓手傍有呈圆筒状的插通内部。此类钟多悬于钟楼,作为召集大众或早晚报时之用。

半钟又称唤钟、小钟,多以黄铜铸造,通常高约六十至八十公分,吊于堂内之一隅,因其用途系为普告法会等行事之开始,故亦称行事钟。

钟离长风听到的钟声则是每天寅时警醒僧人起身做功课的梵钟。少林梵钟简朴大气,花纹并不是很繁杂,但通体厚重比之一般的钟大了数倍有余,声音雄浑激越,深沉清远,余韵无穷。青铜铸造的钟身除了被敲的地方其他地方上已经长满了一些绿色的铜锈。显得沧桑古朴。

敲钟僧人用的钟锤并不是常见的檀香木而是山下最为常见的松树根,这个钟锤据说是一株千年老木被天雷劈过之后留下的树根所做。老木千年间吸收日月精华,天地灵气,早有灵在树中产生,灵要成灵要经过天道筛选,就在老树灵要汇聚的那一刻雷劫降世,老木操之过急,功德未曾圆满,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被天雷劈死,只余底部灵汇聚最多的根部没被摧毁。庙里僧人感叹天地难测,世事难为,便将最长的那根数根做成钟锤以警醒僧人。树根质地坚硬致密,结实耐用用它来敲钟有时会在庄严的钟声中听到风吹林海树木中发出的沙沙声以及禽鸟悦耳的鸣叫。

钟声一声连着一声,连绵不绝余音袅袅,这是沈言第一次听到钟声,这样的钟声让他凭空想到了家乡永不停息的海涛声。他听的很入神,空灵幽远的钟声穿过空间的限制带着他来到了家乡的海滩边听海。

正当长风专注于钟声时,老和尚静悄悄得走进房中。老和尚穿着布鞋,走路声音很轻但五感敏锐的长风还是发觉了老和尚的靠近:“这是什么声音。”他轻声询问。

老和尚静禅侧耳听了听然后说:“钟声。”

长风从床上站了起来看着面前蹲在床边的老人:“我能去看一看吗?”他头一次如此积极的想要去做一件事。

老和尚和蔼得笑:“你不说我都会带你去四周逛一逛。”

静禅拉着长风的小手,长风乖乖跟着,只觉耳边的钟声越加清晰。很快他们到了山间一块突出的悬崖边,悬崖突出如鹰嘴,一个古朴的小凉亭建在上面,一个赤着上身的精壮僧人在一下一下得敲着面前大钟。他手中钟锤是纯天然原木根须,有环抱粗细,就算已经离地千年但在家宝地撞钟数载的老木灵力有增无减的老依旧有一小片树叶从光秃秃的枝干中长出。而敲钟僧人每推动一下面前的树根身上有如钢铸的肌肉就有规律得律动一次。

这时天将破晓,一缕早上的阳光照在僧人身上,山峰之中云涛翻涌,山下万家还处于黑暗之中,在薄薄的晨雾之中若隐若现。悠扬的钟声就这样回荡在天地之中,响彻世间。

长风听了钟声但觉身心一阵舒畅

梁武帝萧衍笃信教,甚至多次把自己舍身给寺院。是个地地道道的教徒。有一次他曾请教一位高僧:“凡人如何才能摆脱下地狱的苦厄呢?”这位高僧说:“人的苦厄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消失掉的,但是如果听到钟声敲响,苦厄就能暂时得到平息。”于是梁武帝就下令天下寺院每天都要撞钟。

那早晚两次的钟撞几下呢?《百丈清规》里说:“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八下”。就是说撞钟是有门道的,要慢慢的用杵撞,不要狠急,要让钟发出的声音悠长,撞三遍,每遍36下,一共是108下。至于为啥是108下,也是有说法的。教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撞击108次钟,这108种烦恼也就随之消失了。还有一个知识是,和尚手里的珠也是108颗,僧人念经也是念108遍,都是为了除去人生中的这108种烦恼。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歌名:暮钟偈

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

作词:经

作曲:杨期泉

诵念:张淑蓉

演唱:齐豫1

乐曲内容

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

最新小说: 孤道行者 武帝重生 权游中的超人 长生:我摸了系统的鱼 签到千年的我只想逍遥人间 圣庭时代,开局推演神话天网 最强孝心系统 我老婆是千面狐妖 一碗茶的岁月 再续前世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