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科幻灵异 > 十二骷髅 > 第八十一章 第六部完结篇(18)

第八十一章 第六部完结篇(18)(2 / 2)

不过,人之所以和动物不同是因为人有脑子,许多事不用说也不需要说。既然湿婆的尸体封印在这里,那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婆罗门教一定出现了大的变故,不然怎么会把自己教派的神封印在地底。</p>

我想释迦摩尼和阿育王,一定收买了婆罗门教大量的僧侣,使得他们背叛。不过,湿婆的三个分身准确点来说都是不死的,释迦摩尼估计用尽了方法,都没办法把它们彻底消灭,只能封印在这里。</p>

我的分析不一定正确,但历史这种事本就是扯蛋,随便分析下得了,真实情况谁能了解?时空机器又没造出,所谓的历史谁看见了?谁又能证明?既然连个人证都没有,那不是扯蛋是什么?</p>

我抽了两口烟,排除了脑海中的杂念,仔细观察起墙壁上的壁画来。</p>

华夏国有句古话,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两军交战,实力相当的前提下,不管什么计策都不能百分百保证没有伤亡。即使对方投降,也有可能是诈降。</p>

宗教之争,异常残忍。其实释迦摩尼和梵天都是输家,真正的大赢家是阿育王。佛教和婆罗门教两败俱伤,释迦摩尼也打出了真火,发了狂,施展通天手段制住了湿婆、梵天、毗湿奴,自己也身负重伤,一命呜呼。从此后,印度教派在无真神,而耆那锡克则成为了婆罗门教新一代的掌教。</p>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永远不变,谁都不例外。耆那锡克少年时是虔诚的佛教徒,可加入婆罗门教后耳闻目染,一时把持不住初尝禁果,难免会一发不可收拾。这就像没吃过肉的人,永远想象不出肉的滋味。可一旦吃上一次,这辈子都永远忘不了,时时刻刻都在想啥时候能再次吃到。</p>

当然,耆那锡克的转变和释迦摩尼的死有非常大的关系。这其实也可以理解,罪犯要是没有法律管制,放任他自己变好,那人性本恶,怎么可能变好,只能变得更坏。</p>

释迦摩尼圆寂的时候,唯一未完成的心愿就是没能吞并婆罗门教。婆罗门教一天未吞并,佛教就永远没法成为正宗。名号这东西,看似虚无缥缈,但却能迷惑老百姓的眼睛,不然当初刘备也不会动不动就号称自己是皇族了。</p>

试想爱迪生发明了竹丝电灯,被全世界人所牢记,可我们现在使用的电灯,是后世人经过无数改良重新设计出来的。而我们只记得爱迪生,压根就不记得甚至根本不知道那些为此付出努力的人。这些人冤不冤?但倘若有一人站出来说电灯是我发明的,和爱迪生无关,并且最后证实真是他发明的,那.....。</p>

佛教想要名正言顺,就必须吞并婆罗门教,否则不管它发展的多好,都会被人认为是婆罗门教的分支,永远活在婆罗门教的阴影当中。只有吞并婆罗门教,它才能掩盖佛教起源于婆罗门教的事实。</p>

当然,佛教最后失败了。世界第一大宗教是基督教,第二大宗教是伊斯兰,第三大宗教则是印度教。按理说第三大宗教应该是佛教才对,看看华夏国就知道,佛教的寺庙无处不在,可为什么会是印度教?就是因为佛教永远都逃不开印度教的影子,始终都被划分在印度教之下。就像犹太教、天主教被划分在了基督教范畴。而伊斯兰则包含了拜火教等等。</p>

耆那锡克并不甘心做一个傀儡,一旦婆罗门教并入了佛教,他就再也无法享受尘世间的荣华富贵。倘若释迦摩尼尚在,他即使有异心也不敢表现出来。可现在释迦摩尼死了,他大可不必惧怕佛教众僧。</p>

不过,耆那锡克对佛教还是有感情的,他摈弃了婆罗门教的陋习,废除了血祭和把人划分为四等的不公平条例,吸取了佛教的精髓,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并改教派名字为印度教。</p>

但千年的陋习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你让一个夜夜笙歌的人突然不吃肉不喝酒不准碰女人,除非把他关监狱,不然不和你拼命才怪。对此耆那锡克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一教两制。他把印度教分为显宗和密宗,提出了出世和入世的理论。</p>

不得不说,这招确实稳定了人心,使得那些僧侣不再有怨言,甘心为耆那锡克卖命。连佛教后来也把这招学去,只不过变成了净土宗和密宗。</p>

可摇摇欲坠的大厦,紧靠内部改革根本不足以支撑。当时的印度教险象环生,跌入了最低谷,被佛教逼得走投无路。但华夏国有句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

意志一向坚定无比,号称金轮法王转世的阿育王突然枪口一转,竟然主动为婆罗门教提供帮助,又反过头来挟制佛教,令佛教的高僧和婆罗门教的僧侣们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阿育王这唱的哪一出。</p>

释迦摩尼已死,佛教再无真神,没有人是阿育王的对手。对阿育王的做法,佛教众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至于阿育王为什么会这么做,当时的印度阿三不懂,可了解华夏国历史的人肯定会懂。</p>

因为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方面,毫不夸张的说,华夏国历史上的皇子阿哥们认第二,没有一个国家的国王敢称第一。</p>

释迦摩尼死的时候,曾和阿育王达成协议,吞并婆罗门教。可佛教窜起的势力太快,让阿育王的心里隐隐有些不安。驱虎吞狼可不是上策。</p>

阿育王确实是金轮法王转世不假,但他这世的记忆毕竟占了主导的位置,他无法忘记自己还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王者。一个人就算知道自己上辈子是谁又能怎样,难道就能彻底变成另一个人?恐怕不太可能,上一世是上一世,和这一世两码事,这才是人性。</p>

倘若阿育王真的帮佛教吞并了婆罗门教,那一个势力远超婆罗门教的庞然大物就诞生了。他在世的时候,或许这个教派不敢有异心,但万一他死了,他的后代不可能压制住这么庞大的一股力量。</p>

阿育王的多疑一点没错,以当时佛教的野心,没有做不出的事。不过,他的这招并不高明,无非就是制衡、平衡,华夏国皇帝用烂的招数,也就对印度阿三勉强还有点用。华夏国的大臣早就学会心照不宣,表面在朝堂上你死我活,暗中其实都给对方留后路,心里有数。</p>

在没有真神的世界,王者就是最高神。有了阿育王的帮助,婆罗门教彻底脱胎换骨,成为了崭新的印度教。可佛教已成气候,印度教也无可奈何。况且阿育王不允许佛教吞并印度教,更不会允许印度教吞并佛教。</p>

印度教有上千年的根基,若论佛陀正宗,非印度教莫属。耆那锡克作为掌教,亦不希望自己手中的印度教屈居佛教之下。</p>

婆罗门教留下的典籍,遭重新整理,在开篇中写有一句话,“神虽唯一,名号繁多,惟智者知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世人,佛教的众神都是我印度教神仙的分身,我才是正宗,万佛的源头,任何佛教派系皆出自我这里。</p>

这句话或许有些狂妄,却是不争的事实,更是婆罗门教僧侣们的心声。因为这句话,所以佛教生生世世永生永世都被压在了印度教之下,永远刻上了印度教的影子。即使佛教在华夏国成功击败了道教,使得华夏国人只知道佛教,大部分对印度教并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但佛教还是永远要排在印度教下面。(未完待续)</p>

最新小说: 影视世界诸天大佬 起源:格林神话 深空蔚蓝机甲武耀 末世多子多福:美女太多安全屋都装不下了! 奈奥斯特奥特曼 四合院我何雨柱是厨神 开局我变身刑天铠甲英雄救美 人在原神,开局拯救五夜叉 我做天师十五年 末世宅男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