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中华秘典 > 第一百六十五章【太古时代的幻影】

第一百六十五章【太古时代的幻影】(1 / 2)

 盘古的文献

盘古之文献资料,陈登原、袁珂集辑较多,然其所本,有源于马驌《绎史》、罗泌《路史》者。集各家所论,今所知盘古文献资料,大略如下——

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该书已佚,《艺文类聚》有引用,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录。

佚名《五运历年记》,已佚,无辑本。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九引用。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鲁迅辑录祖冲之《述异记》、清东轩主人《述异记》,皆非关盘古)。

宋罗泌《初三皇纪》

《元史祭祀志》。

明周游《开辟演绎通俗志传》第一回。

《锡兰传》。卷八十三引《补衍开辟》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二。

清宋翔凤《过庭录》。

清《畿辅通京畿金石考》“完县”条、“青县”条。

清李日华《六砚斋二笔》。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七十六、卷一零三。

佚名《真源赋》,马驌《绎史》引用。

马驌《绎史》卷一《开辟原始》

以上资料,以《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为最早,《述异记》以下,皆据以演绎焉。

顾頡刚的发现

盘古的文献资料,特别可以支持顾頡刚先生“累层地造成的古史观”。这是疑古派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顾頡刚发表于1923年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该文后来收入《古史辨》第一册),将一个重要发现揭橥出来,那就是“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譬如:“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

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极为重要。

杨宽正与童书业

顾頡刚先生将“累层地造成的古史观”这一现象归结为古人造伪史,也可以理解为“神话演变说”。

杨宽正(即杨宽)在他的《中国上古史导论》中,将傅斯年的民族史说理论引进到对象研究中,结合顾頡刚的理论,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就是“民族神话史”理论。顾頡刚的“神话演变说”,在杨宽正这里,发展为“神话分化说”。

童书业在《古史辨》第七册的序言中着力介绍杨宽正,对此给予了一个详细的说明:“所谓神话分化说者,就是主张古史上的人物和故事,会得在大众的传述中由一化二化三以至于无数。例如:一个上帝会得分化成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好几个人;一个水神会得分化成鲧、共工、玄冥、冯夷等好几个人;一个火神也会得分化成丹朱、驩兜、朱明、祝融等好几个人;一件上帝‘遏绝苗民’的故事会得分化成黄帝伐蚩尤和尧舜禹窜征三苗的好几件故事;一件社神治水的故事也会得分化成女娲、颛顼、鲧禹等治水的好几件故事……”在近代民间流传的小说故事中,这类分化演变的例子更多,譬如,薛平贵就是薛仁贵的分化等等。为此,童书业按断道:“一定要懂得民俗学,才能研究古史传说!”

童书业的精彩之处在于,他成功地将杨宽正的“神话分化说”引入到“古史层累退成说”,为后者造就了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力量。他说:“《古史辨》著名的贡献是‘累层地造成的古史观’。一般人已承认它的价值了,其实这个观念还有应补充的在。因为所谓‘累层地造成的古史观’乃是一种积渐作伪的古史观,我们知道,古史传说固然一大部分不可信,但是有意造作古史的人究竟不多,那么古史传说怎样会‘累层’起来的呢?我以为这得用分化演变说去补充它。因为古史传说愈分化愈多,愈演变愈繁,这繁的多的,哪里去安插呢?于是就‘累层’起来了。举个例子来说:春秋以前的历史上最高最古的人物是上帝和禹,到了春秋战国间,禹之上又出来了尧舜,这尧舜便是上帝的分化演变,并不是随意假造的。到了战国时,尧舜之上又出来了黄帝,颛顼,帝喾等人,这些人又都是尧舜等的分化演变,也并不是随意伪造的。到了战国的末年,五帝之上又出来了三皇,这三皇的传说又都是黄帝等上帝传说和哲理中的名词的演变分化,也并不是完全伪造的。大约演化出现愈后的人物,他们的地位也便愈高愈古;这便产生了‘累层地造成’的现象。所以有了分化说,‘累层地造成的古史观’的真实性便越发显著:分化说是累层说的因,累层说则是分化说的果!”

这样来看文献中的“古史”,便应该知道:许多所谓的“史”,其实不过是“分化演变”的结果,与所谓“信史”不是一个概念。率尔操觚,径引文献说史、说“古史”,往往不是弄史,而是弄神话。

神话、传说、历史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