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一大早把李煦叫过来只为了一件事,经过万春坊全体演艺人员的共同努力,他为庆贺李纯生辰排演的新戏《周文王牵驹渭水访子牙》已经完成,李湛看了很满意,叫了几个叔王、兄弟过来欣赏,众人也都说好,说此戏虽然创意平庸,内容肤浅,戏名用典似乎还有错误,但该戏场面宏大,道具考究,剧情热闹,在圣诞节那天献上,必定龙颜大悦,说不定会有重赏。</p>
李湛听了这话很受用,自己要的就是这么个效果,场面宏大、道具考究、演员众多,有此三条就能解释自己在太极宫敲诈的那笔钱的去向了,至于内容,热闹就行,闹哄哄的谁又会去细看。至于戏的名字嘛,对了是那个叫杨赞的九品官取的,把他再叫来,重新取一个,取的好有赏,用典再有错,拖出去先扁一顿再说。</p>
李湛只是随口这么一说,执事太监们却把它当成了天大的事来办,鄂王的脾气他们是知道的,想一出是一出,也许刚说过他就忘了,永远也想不起来,又也许一年前说的话他现在都能记得一清二楚,想起来你没做,等着挨收拾吧,摊上这么一个主子,谁敢怠慢?</p>
他要杨赞过来,那就把人叫来吧,哪怕让他白跑一趟呢。</p>
李煦跟着赵晓火烧屁股地赶到鄂王府时,李湛正和几位兄弟出来,有亲兄弟也有堂兄弟,大的十几岁,小的还要太监背着,李湛虽然只有七岁,却是这帮人的头头,昂首挺胸甚是有威严,正说说笑笑,猛然见了满头大汗,两腿发飘的李煦迎面而来。</p>
就吃惊地问:“你……不是那个杨赞吗?你怎么来了?”</p>
李煦张口结舌,无言以对。赵晓慌了,知道鄂王又犯了健忘症,这种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可不能提醒,那样弄的不好,李湛会认为你在笑话他,事后有机会再提醒,没机会就当自己错了吧。</p>
赵晓跟李湛也有两三年了,这种场面应付多了,也有经验,于是说道:“杨参军说想到了一处好戏要献给大王,是专程赶过来求见的。”说罢赶紧朝李煦使了个眼色,李煦心里叫苦不迭,但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下官昨晚偶得灵感,想到一处好戏,故而特来献给大王。“</p>
李湛听了很满意,赞道:“不错,难得你惦记着小王。不过小王已经排好了一处戏……呃,就是你那出……什么王……”</p>
李煦小声提醒道:“是《周文王牵驹渭水访子牙》。”</p>
“对,就是那个戏,哎呀,你怎么搞的,名字都搞错了,多丢人呐,赶紧去找朱大师你们再合计个新名字来,再弄错了,小王定不相饶。啊,我十三叔生辰,小王还要过去拜望,就不陪你了。”</p>
李湛说罢领着一帮小兄弟去了,他说的十三叔是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光王李忱,也住在十王宅,因此他一干兄弟也不骑马,步行去了。李煦数了数连李湛在内共九位亲王。心里想《周文王牵驹渭水访子牙》你嫌不好,叫《九龙戏珠》怎么样,也不知道这样叫犯不犯忌。</p>
赵晓弓着腰待九王走远了,这才对李煦说:“你休要怪我,大王他就是这副脾气。”</p>
李煦道:“天潢贵胄嘛,难免有些脾气,无妨,无妨。”又道:“既然大王没空,在下先回去了,不瞒赵兄,兄弟今日还有事要忙。”</p>
“哟,忙什么呢,什么事这么上心呐。”赵晓似笑非笑地望着李煦,心里骂道:“蠢蛋,让人算计了还蒙在鼓里呢,从哪买的****,既不守贞操又愚蠢……不过模样倒还周正。”</p>
李煦瞧出赵晓的眼神有些不对,料他是想差了,有心要跟他说明今日自己要赴曲江绿阁诗会,想想还是忍住了,李德裕是监察御史,无忧道长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谁知道他们跟鄂王李湛有没有仇怨,万一有,自己岂非徒增烦恼。</p>
赵晓见李煦吞吞吐吐说不出话来,以为自己所猜不差,倒也不相逼,只道:“就算你有事,也该见见朱大师,好歹聊上两句,这万一回头大王问起来,咱们也好回话嘛。再说了,大王让你给新戏改个名,那你就得赶紧改一个,好与不好且不说,叫你办的事你没办,他可饶不了你。我瞧你人不错,这才提点你,其他的人我懒得理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