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香拾级而上,璃秋记起当年的“莲花婆婆”。以前,他和怀北随妈妈来古寺总会额外请上一盏莲花灯,寓意驱除黑暗,照亮人心。卖灯的婆婆总会和妈妈们寒暄几句。现在,他只身而来。
“有人吗?请两盏莲花灯”,屋里没人,柜台上尽是层层垒起的香烛,璃秋向着里屋试探地问出口。
“这就来”,老人弯着腰从里屋慢慢走出来,手里拿着两根高台蜡烛。
见到老人的刹那,像揭开尘封记忆的封印。没错,老人正是当年的“莲花婆婆”。
楼拆了又建,路推了又铺,城市总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一别之后,归时已非故土。常叹“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但眼前的婆婆,却一下子将过去与现在重叠起来,原来有些人可以一直都在,像一根绳索贯穿时空上下两端。
如果习惯没有改变,怀北和阿姨也应常来此地,婆婆会不会有她们的消息?心里这么想着,口中也不禁问出:“婆婆,可还记得怀北?”
“什么北?哎,年纪大了,不认人了……,该走了”
心里凉了半截。
“素雯阿姨还经常过来吗?”,不死心,璃秋试探地问着。
“素雯啊,她刚走,可能还没下山。她有福啊,丫头那么争气……”,老人颤悠悠地递过来两盏灯。
“丫头也常来吗?”,原来婆婆一直喊她“丫头”,璃秋的心跳突然加快。
“丫头到香港念医书去喽……长本事啦”。
此去经年,原来你我都已不在故地。
点上莲花灯,两盏并行放在佛座边上。温暖的烛光,摇摇曳曳,照亮了璃秋心中某一块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