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我醒来的时候,阳光从窗户外射进来,外头的雪已经停了。
我扭头看了下四周,见那座挂钟上边两根指针对着数字9和8,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时辰。
起来不多会,房门打开,一个盘早点飘着进来,仔细看原来是底下还顶着一个人。是人球把托盘顶在头上用双手走了进来。他从小身体残疾,靠双手走路,竟然练成了这头顶托盘也能平稳行走的功夫。
我帮他把托盘拿下,见上头摆着面包,水果,蔬菜,一壶热茶还有一叠写满字的白纸。
人球说:“这,这是喜凤姐昨晚没睡,翻,翻译的中国话,你,你看看。她,她说,好多事情,事情很,很可怕。”
我点点头,将两片面包夹着菜叶塞到嘴里,拿着那叠翻译好的文字走到放着钢琴的大窗前细细察看。
这叠纸上翻译的文字除了我要求的几页外,还有喜凤自己加入的一些赫思德先生的生活记录。大致说了一些这些年所遇到的事情和他内心的感受。
最初的几页里是他和琳达决定来中国的想法和经历,看得出他们刚开始对这趟旅行还是怀有非常大的期待的,觉得中国是一个美丽神奇国家。能够将自己的文明延绵数千年流传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任何与其相比的其它古文明都相继湮灭了,只有中国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他们来到中国后,先是因为清朝法令不准外国人的眷属登陆,遇到一些挫折。这里写到了一些原因,既有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也有当是几个国家对中国的掠夺造成清政府的不满。赫思德先生当时其实已经考虑要打道回府,因为他发现这个中国与他当年想象的已经有些不同了。这里的百姓生活并不是所想象那般富裕,社会阶层差别很大,文明的发展还停留在手工业时代,与西方工业化发展相比非常的落后。但他并不是因为发现中国开始落后而要回去,他是发现中国东部沿海停满了外国的炮船。这个国家就像一块肥肉正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它的神秘与美好正在被新的野蛮殖民者所蚕食。
他更希望带琳达去日本这样的新兴东方资本主义国家看看,而不是在中国停留太久。但这一切都在琳达的坚持和詹姆士牧师的帮助下发生了转变,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北上去了北京。
关于詹姆士牧师,里面提到他除了做收养孤儿的活动,还和美利坚国的人有往来,帮他们在北京联络一些事情。这个从新大陆发展起来的国家刚独立不过几十年,但是成长很快。
他们到了北京之后,立刻投入到孤儿院的生活中。琳达很喜欢孩子,很快就和大家熟悉了。虽然那段时间她不能随便外出,可是身边有那么多可爱的孩子还是让她很开心,也算是一种慰寄。
这里赫思德先生几次提到如果我和琳达要是能有一个孩子那该多好呀。他为什么这么想,难道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在随后几年里,他们对中国和中国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发现中国人有其聪明和勤劳一面,但也有很多不能理解的地方。还有他们对于政府的一些制度的不满也写在了里面。
这应该是从一个洋人角度看中国吧,很多原因确实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了解到的。
说到后来因为战争原因,孤儿院里的难民也越来越多,他害怕琳达的身体在这样的劳作中会累垮,曾考虑离开中国,带着琳达去日本。他原本是希望带着琳达来中国散心,而不是到这里做“苦力”的。可是琳达又一次坚持留了下来,她认为这样能够为中国百姓做一些事情会让她的这次旅行更有意义。她就是这么一个善良而待人和善的好人。可是琳达可能不知道,她的身体并不允许这样的操劳,因为在出发前医生已经提醒我,她的病可能会一步步严重下来。
琳达夫人原来是有病的,却不知到底是怎样的病,能否治好。这里赫思德先生没有提。
后面写道,孤儿院越来越受到外人的瞩目,清朝政府的人也终于知道了琳达的存在,不过他们并没有难为我们,而是给予了一些限制,看来他们并不是真的那么不通人情。
翻过几页生活的琐事,说到詹姆士牧师跟他的一段谈话。
日记里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