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一个人的甲午 > 第六十六章 紫禁黄昏(五)

第六十六章 紫禁黄昏(五)(2 / 2)

此次京城中闹出如此大的风波出来,背后是谁在煽风点火,光绪心中洞若观火,他不想彻查,是因为他根本不在乎。孙毓汶、徐桐、董福祥,乃至后面的慈禧,他们借助这股风浪,究竟想要如何翻天覆地的向自己扑过来,光绪心中都清楚的很,也无谓的很。反正迟早都是要有摊牌的那一天,不过是摆明车马而已。</p>

只是在这个朝局面临生死巨变的关口,光绪是真想看看,像李鸿章这样向来持中的朝廷重臣,究竟会是如何一个态度?刚才那一番旁敲侧击,为的也就是看看李鸿章的心!</p>

然而此刻李鸿章的话,却让光绪心头有些无端的发凉,有些空荡荡的感觉。</p>

"你跪安吧,朕还没有昏聩到治你的罪的地步,那些官员们爱怎么闹就怎么闹,天要刮风下雨,由着去吧,朕倒是要看看,这天下究竟会不会乱?...&hellip;"</p>

光绪仰头望着窗外,有些意兴索然的说道,心头只是一阵接一阵的失落,终于还是有些不甘心,猛的转过头看着李鸿章。</p>

"世间万事,朕相信总该当有一个大是大非的原则吧,一遇到事情,每个人都想躲得清静,躲无非就是躲一时而已,可就不怕留千古遗恨?......李中堂,甲午之耻还写在旅顺的城墙上,北洋舰队之痛还沉在大东沟里面,就在此刻,日本人还占据着半个朝鲜,兵锋直指我大清!朕无非就是想让这个国家少受点欺侮,无非就是想一雪前耻,朕的所作所为,错了吗?难道你李鸿章还想看着甲午再来一次吗?!...&hellip;"</p>

李鸿章如遭雷击般胸口一震,整个人面如死灰,只有嘴唇不停的颤抖着,看得出内心深处正在翻江倒海般的起伏变化。沉默了许久,李鸿章才有些艰难的站了起来,一句话也没有说,默然的施了一礼,摇摇晃晃的消失在养心殿外。</p>

望着这个苍老的身影艰难离去,光绪也有些默然。言尽于此,还能再多说什么?李鸿章毕竟是慈禧信任提拔多年的老人,让他在这个时候站位排队确实有些艰难。只是在光绪心目中,李鸿章的见识才干都可算的上是一时之人杰,更难得的是他对时势大潮都有着远较常人的眼光和胸襟,光绪不相信他会像寻常庸吏那般,在这样一个非常时刻,左右观望,两边都不得罪,也更加不相信以国事之重,在李鸿章心中,就当真抵不上慈禧对他的情份?</p>

只是,此刻李鸿章的沉默,却无疑像是一块巨石压在光绪心头,他终究还是不能和朕同心啊!望着李鸿章的背影光绪摇头自语,说不清是苦涩,还是失望......</p>

一声叹息后,光绪收回心中那份难以言喻的心绪,转头对着殿外冷冷说道,"传郝冷进来。"</p>

不过片刻,早就候在外面的郝冷匆匆走进东暖阁内。</p>

"事情安排布置的如何了?"光绪信手拿过桌上的折子,看了一眼便随手扔到一边。</p>

"回禀皇上,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只是董福祥所部究竟何时会发动,准确的时间微臣还无法探查,微臣担心打草惊蛇,所以不敢贸然行事。"郝冷一如往常般神情肃然的说道。</p>

"朕都在这里等着他了,还在乎是什么时候?"光绪露出一丝嘲讽的神情,又接着问道。"陈卓现在到了哪里啊?"</p>

"回皇上的话,陈卓昨日已以演习操演的名义,秘密率陆军第一师从山海关出发,估计最多两日,就将暗中抵达京城附近。山海关至京城一线的交通和电报也已经以演习保密的名义,全部由军情处封锁控制。"</p>

交通和通讯都被完全封锁起来,以当下大清官场的办事效率,想要弄清楚陈卓所部的动向,没个十天半个月恐怕根本就不可能。对此,光绪倒也没有太多的在意,信手拿过桌上的一页纸,一边写一边说道。</p>

"明天你也启程到辽东去,朕现在就给你一道手谕,巡查辽东军情防务事宜,明天一早就动身,也好让有些人放下心来,你在京城里面呆着,别人难免有所顾忌,不太方便啊......"</p>

"皇上,微臣,微臣...&hellip;"郝冷的喉头吞咽了几下,有些犹豫不决。</p>

"有什么话就说吧,吞吞吐吐的干什么?光绪看了一眼郝冷说道。</p>

迟疑了片刻,郝冷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站的笔直说道,"皇上恕微臣直言,眼下虽然陈卓的大军正星夜兼程赶往京城,可京城内皇上身边信得过的侍卫不足一千人,而董福祥所部有一万两千多人日前已全部聚于丰台,一旦猝然发动,要攻入紫禁城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微臣担心皇上安危......"</p>

"你的意思朕明白,陈卓离京的时候,也在朕这里跪谏了大半日,你们都认为朕是在行一步险棋,没有必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是吧?"光绪望着窗外阴沉的天色,眉头紧紧的皱着。</p>

郝冷向来并不是一个多言之人,皇上但有吩咐,无非是效死而已。然而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候,皇上却要让自己离开京城,此刻他也顾不了许多了,跨前一步振声说道。</p>

"微臣以为皇上此举确实不妥,军情处早已经察觉孙毓汶、董福祥有谋反之意,要将他们一干人等擒获不过是举手之间,可皇上却故意将陆军第一师全部调走,给孙毓汶、董福祥等人发动政变留下绝好的机会,微臣一直以为此举太过凶险,万一孙毓汶、董福祥等人有不臣之心,兵戈之中,就算陈卓大军在京城外,恐怕一时之间也难以护得了皇上的周全,微臣恳请皇上三思!"</p>

光绪负手站在窗前,一动也不动,就像是没有听到郝冷的话一般,过了许久,方才黯然叹了口气。</p>

"朕何尝不知道此举凶险万分,可除了这样做,朕也没有别的路可以走...&hellip;这不是行军打仗,不是简单的查案办案,是朝局,是政治!没有证据,就算把孙毓汶、董福祥等人拿下,朕怎么治他们的罪?又如何能够服众?他们身后牵动着满朝的官员,牵动着整个国家的朝政体系,各方势力权力争斗都混杂在其中,一旦举止失当,整个国家就有可能陷入内乱纷争,不要忘记了,日本人的刀还架在大清的头顶上,这个时候国家不能乱,也不敢乱啊!......&hellip;"</p>

这一番话,光绪只是在当日为了说服陈卓时说起过,原本并不打算再提。然而今日目睹李鸿章的态度,再看看眼前整个大清如此的现状,即便心性已经磨砺的足够坚忍,也感到说不出的疲惫和激愤。</p>

自从亲政以来,他一直都努力在维持朝局的平衡,对于那些反对自己的势力,只要不动摇新政的根本,他都可以容忍,可以迁就和退让,为的也就是希望能够在中日开战前,维持住这个国家的稳定。在对待慈禧等人的问题上,光绪心中其实也很清楚,政治斗争原本就是你死我活,自己与慈禧一派的矛盾也终将有摊牌的一天。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后党一系不仅屡屡掣肘,而且还急不可耐的将手伸向了军队,蓄谋发动政变。</p>

眼前中日之战已经迫在眉睫,少则一年,最多两三年内,中日之间必有一战。一旦中日开战,胜负如何很难预料,万一将来前方战事有所不顺,朝廷之中这些反对自己的势力再趁势而动,尤其是利用手中掌握的一些军队发动政变,内忧外纷至沓来,整个国家立时便会陷入风雨飘摇不可收拾的局面,到时候国家都乱成一团了,还能指望去战胜日本?可这个国家能败于日本,敢败于日本吗?</p>

别人不知,可是光绪知道,近代史上中国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就是起于甲午,就是拜日本这个邻居的屠刀所赐。他从穿越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起,做梦都想着要改变这一切,可直到今天他才有些颓然的发现,自己做了这么多,努力了这么久,其实就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又能改变多少。</p>

不明白啊,真的不明白这样偌大一个国家,泱泱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为什么会变成眼前这个样子?举国上下一盘散沙,不是埋头酣睡说着梦话,就是终日勾心斗角政争内耗,还一个个摆出爱国的姿态,从满桌的折子到乾清门外跪着的大小官员,无一不是微言大义义正辞严,然而他们口中的国家二字,就是如此的不值钱,连头上的顶戴花翎还不如?这个国家,究竟是谁的国家?.........</p>

想到这些,砰的一声,光绪一掌击于案上。</p>

"皇上...&hellip;"站在身后的郝冷被吓了一跳,不知道是不是刚才自己的那一番话,惹得皇上发这么大的火,可事关皇上安危,他又绝不能眼看着皇上陷入危境当中。迟疑中郝冷刚想开口,光绪却只是摆了摆手,有些呆呆的望着窗外,整个人在秋风中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萧瑟落寞...&hellip;</p>

良久良久,光绪缓缓转过身,神色也平静了下来,抓过桌上刚刚写好的手谕递给郝冷说道。"朕意已决!不必再说了,朕的安危朕心里有数,无非就是生死一搏而已,甲午田庄台一战朕都没有怕过,难道在他们面前朕会怕了?朕身边还有侍卫,外面还有陈卓的大军,何惧之有?!"</p>

"皇上还是让微臣留在皇上身边吧,乱兵一旦冲进紫禁城,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微臣虽然驽钝,就算拼着性命不要,也要护着皇上到陈卓军中..."郝冷见劝说不了皇上,也是真急了,低沉着声音吼道。</p>

"放心吧,朕要是就这么死了,谁还能带你们和日本人决一死战?朕也料定他们绝不敢对朕怎么样。就算朕死了,你们也要牢记着一点,朝廷当中的这些人不过是疥疮之疾,日本人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光绪拍了拍郝冷的肩膀,只是黯然一笑。</p>

郝冷的眼眶顿时红了,想劝又不敢再劝,嘴角抽动了几下,咬着牙深深的俯在地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