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敦默寡言、慈眉善目,较之义弟庞涓那莽撞奔放、凶神恶煞形成对比,二人由此形成互补。照理来说,一刚一柔在魏为将,义兄弟俩若配合好,必能叱咤风云于列国。好比是一家企业里有人扮黑脸,另一人唱红脸,两相一唱一和,内外诸事便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只可惜,庞涓疑心重,对孙膑的成见自鬼谷时就有了。往好的方面想,庞涓误以为孙膑处处压着他,时时算计他;往坏的方面想,庞涓始终在国家利益以及个人功名之间结不已。
多数史料记载,孙膑对庞涓乃是恨之入骨,其实不然。因为其思想近乎墨道,乃是“以战止戈”,继承了孙武子兵法的真正精髓!后来与庞涓交战,并非为了私人恩怨,是因为孙膑逐渐意识到,庞涓所为与自己那“以战止战”的思想背道而驰。
先来看《孙子兵法》这部旷世奇书,其核心意义就在于书中的一句话:“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话乍听起来不切实际。的确,凡事说得容易做起来却难,战争好比世间诸事,复杂得很,不是光凭崇高的理想以及一腔热血所能解决的!孙武子当然不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也清楚地知道,彻彻底底地“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天方夜谭!
打个简单的比方吧。所谓的“绝对零度”在实验室中,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宇宙中并不存在!根据“大爆炸”假象,宇宙之始乃是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这种“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的“东西”存在吗?但是,咱可以无限接近“绝对零度“,“为小”亦可小至“夸克”,“为大”则可大至“宇宙”。
孙武子的理想,亦是无限接近于所谓的“极限”。
十年前,我一个挚友曾说过:“战争是永远的,和平只是暂时的。”的确,有人就有纷争,有纷争就有战争。其目的,无外乎意识形态以及利益纠纷。这其中,作为“牧羊人”的当权者多数是为利益纠纷,而那些作为“羊羔”的民众们多数为了意识形态。大部分的战争,是“牧羊人”利用那些“羊羔”对他们所谓的意识形态之执着以为工具,以期所处集团之利益最大化。也许“牧羊人”认为,主宰一切的,只能是少部分人。可怜多少孤儿寡妇、老弱病残为之涕泪交流,义勇青壮、墨客豪侠就这么死得不明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