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文心雕龙新译 > 第四十九章 文人德行与人物楷模

第四十九章 文人德行与人物楷模(2 / 2)

“先哲”高度,恐怕没有一个人一生一世符合十全十美的标准。因此,也就没有必要针对每个人都去求全责备了吧。

毋庸讳言,在世俗常情中间,人们对待帝王将相之流,往往因为他们权势地位的尊贵隆重,一般情况下总是忽略或原谅了他们的缺陷和错误。

但是。当人们对待文人作家之时,却又因为他们位卑官微,常常给予吹毛求疵一样的讥笑嘲讽。

这种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并非属于一种什么出人意料的特殊文化时尚,恰似从高处汹涌而下的江海,必定横行奔流,以至于所向披靡,而那些孱弱细微的河流,注定有着坎坷曲折的命运遭遇吧。

所以说,即便两个人有着同样的缺点毛病,却会因为社会名声的高低,彼此获得的褒贬多少,必定显著不同,而社会地位的尊卑,同样也会有与之雷同的情形结果。

正因为如此,世间所谓的

“功成名就”,对于文人雅士而言,就是要成为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正如左丘明在《国语·鲁语·敬姜论劳逸》中诠释的道理一样,公父文伯的母亲敬姜,作为一位聪慧的妇人,通过例举坚守手工织布的风俗传统,来驳斥好逸恶劳的腐化危害,借此诠释了治国方略的正误,那么但凡读书学文的大丈夫,又怎么能够不求闻达于国家的政经要务呢?

当初像扬雄、司马相如等人,就是因为只注重文章色彩韵律,而没有实质性建功立业的用心和谋划,因而他们社会地位始终不高。

再看东晋的庾亮,本身才华清秀,只因军政业绩的卓著而名噪一时,但是关于他的写作才能,却很少有人称颂。

其实,如果庾亮不是做了高官,单凭他的文才一样可以赢得名声。所以,文才武略集于一身,如同左右手相得益彰一样,也是完全可能啊。

例如春秋时晋国的卻縠(公元前682-前632年姬姓郤氏名縠晋国公族是晋国第一任中军将)不但酷爱读书,而且精通《诗》《尚书》,并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将军。

所以说,像卻縠那样爱好诗书文籍,不是也可以精通武艺吗?再者,还有孙武的《孙子兵法》,其著述文质的华美珍贵,真的如同珠玉赤金一般……谁还敢妄言钻研军事武略者不可能精通丽辞华章呢?

《周易·系辞下》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就是说,凡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的文人雅士,就是要致力于修身养性,练就完善自身的德才学识,审时度势,相时而动。

杨雄在《法言·君子》中说过:“或问,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究其道理,就是要培养自身长成像楠木一样魁梧坚实,而且修持个性品质要像樟树一般珍奇高贵。

所以,凡著书立说者,就应该有助于国计民生的富裕强盛,而且文人大家一旦立身出仕,不但足以堪当国家栋梁之才,即便仕途不利,或人生落魄,也一样可以独善其身而且著书立说;如果仕途顺利,或生途显达,则能够因势利导,得以建功立业……像这样的文人雅士,才是《尚书·商书·梓材》论说的人才标准吧。

总而言之:人材自古多瑕疵,德艺双馨太珍奇;屈原、贾谊生楚天,邹阳、枚乘起梁地。

朽木难雕不成器,樟楠年久见优质;文人独善唯自在,福禄人间功德圆。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