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二百一十四章 斗争

第二百一十四章 斗争(1 / 2)

 等了一会儿,陈海平接着道:“宝钞失败了,但我们绝不能失败。宝钞失败是我们的前车之鉴,我们必须想万全了才能开始纸币的发行。大家都回去好好想想,宝钞为什么失败,而我们又怎能保证发行成功?只有我觉得心里有底了,纸币才能开始发行。这是一切的根本,此外,我们还要接着纸币发行攫取到尽可能大的利益。”</p>

众人沉默,忽然,秦刚道:“领政大人,是不是可以这样,先在小范围发行纸币,比如京城。领政大人可以宣布,纸币和白银直接兑换,来我们行库随时都可以。”</p>

这倒是一个好法子,想了想,陈海平道:“秦东家,这有一个问题,纸币发行,白银必然贬值,这个比值要如何确定?”</p>

秦刚道:“领政大人,我们贮存的白米足以调节米价,您看把纸币与米价挂钩如何?”</p>

点了点头,陈海平道:“秦东家说的是,但光米价还不够,我看再把盐价、铁价、布价等都综合考虑进去,或许能更准确些。”</p>

秦刚点头道:“还是领政大人考虑的周到。”</p>

陈海平道:“那好,就麻烦诸位东家回去好好商量商量,看看纸币怎么定价,再想想我们如何能从南边的那些人手中骗来更多的好处。”</p>

众人都笑了。</p>

“我会保证大家的利益,诸位家藏的银两都可以存入行库,按第一天的比价转换为等值的纸币。”</p>

陈海平说完,众人都大大松了口气,虽然都知道陈海平一定会这么做,但没有落实之前,这心就总是放不下,因为这其中牵涉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p>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纸币发行成功的基础上,但对这些人而言,纸币理所当然会成功,这是毫无疑问的,他们毫不怀疑。</p>

他们之所以这么有信心,最主要的当然是因为对陈海平这个人有信心,而且是近乎盲目的信心。陈海平的年纪比他们小很多,他们又都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但仅仅在商业上的见识,他们和陈海平比却就如小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一样。</p>

其次是因为相对于这三省之地、四千万的人口,新政府有庞大的财力,完全可以支撑新货币的发行,这与朱元璋发行宝钞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p>

这些年,集团不仅累积了巨量的白银,更囤积了无数的物资,比如米、铁、盐、布等等。而且,起事之后,新政府没收的财富更是不知道有多少。</p>

第三,他们占据了山西山东北直隶三地,而陕西的形势又在他们控制之中,这就扼住了南北通商的商路,足以保证新政府今后会有源源不绝的财政收入。</p>

最后是因为他们自己,他们自然都清楚的很,他们这些人联合在一起有多么庞大的力量。</p>

这件事完了,但还有一件事,众人又把目光集中在了王元程身上。王元程似乎责无旁贷,不得不又开口,道:“领政大人,我们手中还有不少的黄金,您看……”</p>

沉吟片刻,陈海平道:“可以以一比十的比价存入行库。”</p>

众人一听,无不喜出望外,他们真是没想到陈海平会这么大方。大明立国一来,黄金和白银的比价始终在一比十到一比八之间。他们以为陈海平取个中间价就不错了,一比十是他们所万没有想到的。</p>

看着众人欣喜的神色,陈海平又道:“但是,我不希望看到市场有什么异常的波动。”</p>

所谓异常的波动,就是有人投机。发行纸币是绝密中的绝密,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也就不可能推知其后的变化。所以,要是有人投机,那就一定和今天在坐的人有关。</p>

王元程站起身来,躬身道:“领政大人放心,我们都会自律,也会相互监督。”</p>

其他人也都跟着起身,都躬身道:“领政大人放心,绝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p>

陈海平点了点头,道:“在这件事上,我只有一句话,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p>

众人都很清楚陈海平后面没有说出来的话:他已经仁至义尽,如果再有贪念,那出什么事就别怨怪别人了。</p>

――――――</p>

随着中华行库开业,八家分行也在京城各处开张。不过,现在行库的业务单一了些,他们都不收储,而只作放贷和汇兑的业务。</p>

这是陈海平的意思,因为这才是杜绝投机的釜底抽薪的绝户计。这样一来,只要看住这些股东就可以了。</p>

股东们对此也都没什么意见,因为现在即使收储,真正来行库储银的也不会有几个人。人们还不习惯,不会放心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放在别人手里。</p>

现在股东们关心的不是这个,也不是眼前,他们都把目光放到了将来。</p>

这么多年了,他们把这个行库也琢磨的差不多少了,他们都清楚这个行业的利益有多大,所以一旦放开经营,允许其他商家也开办行库,尽管他们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巨大优势,那竞争也必定是空前的激烈。</p>

影响陈海平,把开放的时间尽可能地延后,这种事想都不要想。所以打铁还得靠自身硬,最终还得靠自身的本领,而这自身的本领最硬最硬的就是有充足的人才。</p>

这些股东们都是真正的大商人,做的都是大生意,都不是小鼻子小眼睛的人,尤其是这些年跟着陈海平,他们的眼界又都有了极大的提升。</p>

他们都清楚的很,行库不仅是最赚钱的行业,而且还将是最有权力的行业,他们现在的作为将决定他们子孙的未来。</p>

这个行业既然如此诱人,那他们能看出来,别人也同样,而且陈海平显然也不会让他们一家独大,将来不仅会把这个行业开放,而且对他们施以种种限制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p>

行库成功是必然的,所以,如何确保他们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以及在陈海平对他们施以种种限制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正他们的优势将是他们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p>

他们都已经将这个行业研究透了,他们都意识到“先入”将是他们一个最大的优势之一,而且还是他们最有条件发挥的优势。</p>

发挥“先入”的优势,最好的法子就是尽可能多地开设网点。这样做,成本虽然要增加很大,但为将来计,还是极为必要的。</p>

网点多有两个好处。</p>

一个是提高了入门的标准,对今后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而言,要想和他们竞争,那就必然要跟着他们学,所以风险就会大增。</p>

第二个好处是这么做更能确保行库的成功。</p>

经营行库,存储是一个关键,而核对账单是极为繁琐的。这要是大额的还可以,如果小额的存储都这么做,那是不现实的。所以,增加网点,让伙计记住每一个客户的详细情况就是一个最稳妥的解决办法。</p>

显然,要是这样的话,那对伙计的能力要求是极高的,而且这些有能力的伙计需要的不是几十个几百个,而可能是几千个。</p>

这样大数量的人才天不生,地不长,只能由他们自己培养。</p>

行库开业的第二天,董事会做出的第一个决议就是要招人,大规模地招人,在每一个县城都以优厚的待遇招收十岁到十五岁之间的少男少女。</p>

――――――</p>

云谲波诡,用这四个字形容南京城目前的形势那是再合适也不过。</p>

第一次朝会,内阁首辅的人事案没能落实;其后,又开了两次朝会,还是没能落实下来。</p>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