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一百六十四章 交锋

第一百六十四章 交锋(1 / 2)

 岛春色,海风淡淡,细纱如银,碧波万里。

如银白色的沙滩上,用七彩绸缎围起了一道长达数百米的帷幔,毛大帅的酒宴就摆在了帷幔之中。

这里除了毛大帅是没有男人的,男人都在帷幔之外。

手里把玩着新剥鸡头,嘴里饮着玉液琼浆,耳中海风声荡荡,又夹杂着娇喘细细。就在毛文龙神游天外之际,忽然,帷幔之外,有人焦急地高声喊道:“大帅,继盛求见!”

帷幔外高声喊叫的人是陈继盛。

陈继盛是毛文的头号心腹,为人极是精明干练,又足智多谋,是毛文龙的左膀右臂,心腹中的心腹,是整个东江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毛文龙的儿子都比不了。

听到陈继盛的声音如此急,毛文龙的心就是一哆嗦,他一挺身坐了起来,沉声喝道:“进来。”

脚步匆匆,到前,陈继盛看也不看一眼那些几近**的众多美女一眼,抱拳躬身禀道:“大帅,出大事了。”

毛文龙的眼睛眯缝了来,他沉声问道:“继盛,出什么事了?”

陈继:道:“袁崇焕刚刚宣布了海禁,他不许登莱一船出海,凡运往东江的物资装备,概由关门起运至宁远近海的觉华岛,经由旅顺口转运至东江;先前由天津所运粮料,也改由觉华岛起运,全经督师衙门挂号,方许出海。”

太毒了。真妈太毒了。袁崇焕此着一出。不仅控制了东江地粮饷装备供给渠道。而且切断了他海上贸易地命脉。这无异于致命一击。

陈继说完。毛文龙脸色发白。嘴角微微抖动。就是说不出话来。过了好半晌文龙猛地站起身来。他一脚踹翻了身前地条案。大呼道:“袁蛮子太狠。欺我太甚!”

感叹完后。对这些吓得呆若木鸡地小美女。毛文龙再也没有丝毫心情。他转身就走。同时吩咐陈继盛道:“去把他们几个叫来。”

毛文龙说地“他们几个”指地自然是东江地核心成员。

“大帅卑职已经通知下去了。”陈继盛为人心思缜密。他自己亲自来向毛文龙禀告同时他也派人通知了那些该通知地人到帅厅议事。

轻轻点了点头。毛文龙和陈继盛两人一前一后。快步向帅厅走去。

毛文龙和陈继盛进到帅厅之时,帅厅中已有五人在座,他们分别是毛承禄、沈世魁、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

毛文龙没儿子承禄本是他的族侄,后来过继给他当儿子承继香火。毛承禄今年不到三十岁,没什么本事,很平庸,但因为是毛文龙的儿子,地位反而在众人之中最高,现在已经是副总兵了。

沈魁年纪大些也还不到五十岁,他是毛文龙的老丈人。沈世魁本是个市侩流氓因为有个女儿极美,贴上了毛文龙得毛文龙的宠爱,以致沈世魁在东江那是腰里绑根扁担着走。

孔有德的年纪比沈世魁小,比毛承禄大些,今年三十五六岁。孔有德也是忠烈之后,父亲在铁岭反抗女真人身死,他于天启四年投了毛文龙。

尚可喜年轻,今年才二十五岁。同孔有德一样,尚可喜也是忠烈之后,他的父亲是毛文龙麾下,任游击,天启五年阵亡,毛文龙随即任命尚可喜为列将,统领父亲旧部。

耿仲明也年轻,同尚可喜一样大,都是二十五岁,他四年前投奔了毛文龙。

除了毛承禄和沈世魁,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能站在这儿,那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在东江,除了毛文龙和沈世魁自己的那帮子人,几乎没人看这位国丈顺眼,因为这小子实在是太嚣张了。

他们进来时,帅厅里一点动静都没有,人人都大眼瞪小眼,在那儿运气。毛文龙不是瞎子,当然知道是为什么,这不是一两天的事儿,早就这样了。问题自然是出在沈世魁身上,但他这个老丈人就是个市侩流氓的脾气,蒸不熟,煮不烂,他也没辙。如果说了沈世魁,这小子就去找他闺女告状,而小秀儿就泼了命跟他闹。最后省得烦心,毛文龙干脆不管了,随他们闹去,爱咋咋地。

众人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毛文龙居中坐下后,示意陈继盛把事情说一遍。陈继盛说完,众人表情各异。毛承禄显得有些茫然,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脸色阴沉,不发一语,而只有沈世魁表现的很冲动。

沈魁站起身来,激动地道:“他妈的,这不是要人命吗,还让不让人活了?大帅,一定要跟袁蛮子斗到底,我们怕他个吊!要是逼急了老子,老子他妈就投皇太极去!”

“闭住你的臭嘴!”毛文龙一听,眼睛就立了起来,断喝道。

这话犯忌,不仅犯朝廷的忌,更是犯了皮岛几乎所有人的忌。不说别人,就是在坐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哪个与建奴没有血海深仇?与皇太极有默契,双方不死磕,这大家都理解,毕竟老婆孩子父母家人都在这儿,谁都不希望他们有危险,但这与投降皇太极,那完全是两码事。

沈魁虽是市侩的脾气,但人不傻,女婿一骂,他也就明白了,赶紧闭嘴,躲在一旁不吱声了。

“你们怎么看?”毛文龙向孔有德三人问道。

三人都站起身来,抱拳躬身,齐道:“我等唯大帅之命是从。”

几个人又商议了一会儿,但也没个头绪,最后毛文龙挥退众人,只把陈继盛留了下来。

“继盛,你?”众人都出去后,毛文龙问道。

陈继盛为人足智多谋,精明干练,而且还是老人,是毛文龙起家的老班底之一,所以极得毛文龙信任,而陈继盛也自然对毛文龙的了解极深,清楚毛文龙心里想的是什么。

沉吟了一下继盛道:“大帅,这件事的关键还在皇帝身上。”

毛文龙一惊,道:“什么,难道这是皇帝的意思?”

摇了摇头,陈继盛道:“不会是皇帝的意思,如果皇帝真要动大帅,不必这么大费周章。”

松了口气,毛文道:“我想也是。”

陈继盛道:“大帅不能完这么说,现在只能说明皇帝还没有明确态度许他心里想,但怕惹出篓子,所以都推给袁崇焕,如果出事了,那就可以都推给袁崇焕后再由他出面设法转|U。”

眉头皱了起,毛文龙问道:“那又如何?”

陈继盛道:“大帅们必先弄清楚这个,如果皇帝真是这个意思,那您最好还是主动点,这样还能博得皇帝的好感,那些攻击您的话也就没有了意义,今后您就还有机会。”

可也投降是不能考虑的,先不说有没有可能是成功投了过去又能如何?瞧袁蛮子现在这架势,真要这么干下去皇太极还真是凶多吉少,那种没有前途的糊涂事不是他毛某人做的。可就这么把权力放弃了真是舍不得。

犹豫了一,毛文龙问道:“如果皇帝不是这个意思,那我们又当如何?”

陈继:道:“如果皇帝不是这个意思,那就好办了,那我们就跟袁崇焕耗,耗一天算一天,以拖待变。”

这话毛文龙爱听,他又问道:“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陈继盛道:“大帅,我们现在自然要先弄清楚皇帝的意思,您立刻上疏,向皇帝述苦,试探皇帝到底是什么心思。”

毛文龙点头同意,而这份奏疏,自然要由陈继盛代笔,但意思主要还是毛文龙的。

“……臣读毕,愁烦慷慨,计无所出。忽闻哭声四起,合岛鼎沸,诸将拥进臣署,言兵丁嗷嗷以至今日,望粮饷到、客商来,有复辽之日,各还故土。谁知袁督师将登州严禁,不许一出海。军民惨凄,皆曰督师此举,拦喉切一刀,必定立死……”

毛文龙的奏疏写的极尽凄惨恳切,崇祯看过之后,都觉不忍,觉着这些人真是太难了,也太难得了,朝廷真是愧欠这些人良多。

皇帝是不可以感情用事的,很快,崇祯又恢复了过来,开始以皇帝的心态思考这件事。

皮岛孤悬海外,毛文龙不大受节制,这些崇祯都是知道的,但只要毛文龙抗击建奴,那朝廷自然就该加以优抚。

作为蓟辽督师,毛文龙不受节制,袁崇焕想办法逼迫毛文龙听话那是必然的,但这种事为什么不跟他这个皇帝说,反而以这种方式逼毛文龙就范?尽管他让袁崇焕看着办,可这也有点过分了。

他该是个什么态度呢?插手,似乎不妥;放任袁崇焕收拾毛文龙,更不妥。

朱由检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学习成长的,由于神宗那个老混蛋太偏心,作为皇长孙,兄长朱由校大字都不识几个,他呢,稍好点,但也仅此而已。

登基之前,朱由检没有受过丝毫治国方面的系统教育,以致他当初热血澎湃,脑袋一热,给袁崇焕的权力到底有多大都不十分清楚。

还是通过蓟州兵变的事儿,崇祯才知道袁崇焕的权限的。

当时他极为愤怒,给了袁崇焕那么大的权力,怎么兵变还一处接着一处呢?在阁臣面前对袁崇焕发怒的时候,他才知道袁崇焕管不到蓟镇的事儿,才清楚军镇里面的权力隶属关系是多么复杂。

那会儿,崇祯的脑袋已经不热了,对袁崇焕的看法也已经变了许多,自然不会再让袁崇焕拥有他当初想给的权力。

现在,对毛文龙,也是如此,制衡是绝对必要的。可毛文龙的事儿,实在是不好办。思来想去仍然没个头绪,崇祯决定还是找人商量商量。

找谁呢?

现今,通过认真考察,崇祯终于有了自己信得过的大臣,不过有的奇怪,他们都还不是阁臣。

这两个人一个就是给崇祯讲罗雀捕鼠故事的礼部左侍郎状元周延儒,一个是礼部尚书温体仁。

周延儒冒出头,就是因为有关粮饷的说辞对了崇祯的脾胃,外加自身的条件又无一不出众;而温体仁出头,则是因为他成功地在崇祯眼里塑造了自己孤臣的形象。

温体仁万历初年生人,字长卿,号园峤,浙江湖州归安人。

温体仁是浙党领袖沈一贯的门生,但温体仁却和浙党没什么关系。

实际上,温体仁与任何党派都没什么关系。阉党无限风光之时,温体仁虽然在朝,但却几乎看不见他的身影。现在东林党风光了体仁还是没去凑这个热闹。

这位温大人,是位典型的政坛孤鸟。

万历二十五年体仁中举,补博士弟子员。二十六年中进士,为庶吉士。二十八年授翰林院编修,四十四年升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印。天启二年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次年回礼部任左侍郎。七年,晋南京礼部尚书。崇祯初迁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崇祯元年,作为皇帝振作治政的象征,温体仁以侍读学士的身份值经筵,有机会给皇帝讲讲课。

总体来说体仁在

之前,虽略有声望仍然籍籍无名。不过,机会r的人的体仁就是这种有准备的人,所以他抓住了机会。

机会出现在去年十一月因为内阁大臣刘鸿训出事,从而引起来了的。

登基之后,第一次组建内阁,崇祯怕被人骗,怕大臣们结党营私,所以独出心裁,用枚卜的方式遴选阁臣。

当时逆案还没有定,许多阉党中人都还身居高位,来宗道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随着逆案的进展,由于来宗道曾经是阉党圣典《三朝要典》的副总编辑,而被东林党人大肆攻击,并于六月被罢免。

来宗道被罢免,周道登接替来宗道,成为了新的内阁首辅,但周道登年纪既大,人又实在是太过昏聩,所以在内阁实际掌权的不是他,而是另一个阁臣刘鸿训。

这一期间,刘鸿训做事刚果断,他罢斥了杨维垣、李恒茂、杨所修、孙之獬、阮大铖等人。

在朝廷做官,体仁这样不拉帮结派的人,极少极少,而刘鸿训罢斥的这些人成分又很杂,他们各自都还有不少坚定的战友坚守在他们各自的岗位上。

一开始,刘鸿训深得崇的赏识,所以那些想把刘鸿训整下去的人一时还奈何他不得,但没想到,十月的时候,刘鸿训却载在了一件意想不到的小事上。

九月的时候,惠安伯张庆臻被任命总督京营,但在皇帝给他的诏书中竟有“兼辖捕营”这样的内容。按朝廷成例,总督京营者不得兼辖巡捕军,免得兵权过于集中。因此,上述的任命是严重违制的行为。

群众的眼是雪亮的,何况还是那么多别有用心的群众。提督郑其心立即向皇帝提出非议,认为这是不合适的。

自从州兵变的事儿发生后,崇祯狂补老祖宗有关制衡方面的帝王术,对这方面的事儿特敏感,所以也就特生气,立即要追究责任。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