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武侠修真 > 大齐二世祖 > 第三十六章堂鼓倒地

第三十六章堂鼓倒地(1 / 2)

 “嘶……”

张寿轻嘬一口碗中茶,一脸的享受。楚阳带回的麻衣女子,刚进县衙面对张寿时,便对自己所为供认不讳,所以这事也就没什么值得审问的了,只是简单走走流程而已。

“轰隆隆……”

就在张寿一脸惬意之时,一声脆响沉沉传来。什么东西倒地的声音,听响声似是府门前的鸣冤鼓声,声不大,张寿却被惊到了一般,直接朝公堂之外看去。

“速速去看什么声音。”

不多时,一差役小跑进来,双手抱拳,对着张寿及堂上众人道:“启禀大人,钟鼓倒地,没有看到人。”

“无人?”张寿很是诧异!

“确实无人。”

听得差役如此肯定的回答,张寿的神色有那么一丝凝重,抬头看了看头顶高悬的“正大光明”匾额,轻轻挥了挥手,有些心事重重的道:“今日早早歇衙吧!”

说完这话,他低头沉思着,自案桌后站了起来,缓缓朝后堂而去,忽而脚步一顿,转头继续道:“书吏留下。”

古水府衙门外,有两位差役正将那鸣冤鼓缓缓扶起,立的端端正正。

……

后堂之内,退堂后的张寿站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皱,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楚阳与书吏坐在椅子上,看着转圈的张寿面面相觑,今日的县尊,有那么一些不一样。

因楚阳住在县衙,所以很自然的退堂后他便也被喊上,跟着书吏来到了后堂。

联想起公堂之上今日一天县尊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书吏脑海中灵光一闪,大概能猜到什么事,壮了壮胆子,轻声询问道:“大人可是还为昨日之事苦恼?”

“嗯?”

张寿停下了脚步,书吏的声音让他回过了神,仿似想起了什么一般,越过书吏侧着头看向楚阳,语调诚恳的问道:“楚捕头可信鬼魂鸣冤的说法?”

“大人,鬼修鸣冤不是很常见?”楚阳有些愕然,不知道张寿为何有此一问,这方大陆鬼怪,妖物不是很常见?遑论是古水这样的地理位置,处于大齐边户,与妖域、鬼域接壤,这不应该是县尊能问出来的问题啊。

“咳!”

张寿干咳了一声,一脸的尴尬,看楚阳的反应,就知道自己问了一个很是多余的问题。

“大人不必再为这事烦心了。”虽则张寿没有正面回答,可他方才的所问,已是确定了书吏心中所想,果然县尊还在为昨日之事心神不宁。

沉思片刻,书吏起身,很是严肃地说道:“残魂托冤,子虚乌有。若传扬出去,贻笑大方,县尊不接这件案子是明智的。”

“田书吏一语道破本县心境啊!”那地上转圈圈的张寿刚好转了回来,看着书吏轻轻点头,算是赞许。

“那小孩一脸憨厚,面对本县尚不畏惧,绝非胆大包天之人。”说着,张寿话锋一转:“差役驱赶,他依旧死跪不退,也属刚烈之辈……”

“若是有魂魄残存还自罢了。”听到此处,明白张寿所想,田书吏忙是出声阻止道:“可那小孩,只手捧半只瓷碗,说有魂魄消散前,托他鸣冤,只言片语,无从查证,大人三思啊。”

沉默不语,张寿低下头看向了地面,他想起来在那小孩手捧的半只瓷碗上看见了那若隐若现的怨气,心下间更是乱了几分。

田书吏的忧虑,他又怎能不明白。今年正是大考之年,若搁以往也就不在意了,毕竟上面还有个不对付的刺史,好不好的恐怕还是得在这地方呆几年。但是这次不一样,有幸得到书院院长,祭酒的夸赞,少不得大考能落得一个优评,屈居此地数十载,也是时候跳一跳了,只是……

“田书吏可还记得,堂鼓之用?”

没等田书吏回复,张寿自顾自的说道:“为免民间申冤无门,公门架设堂鼓,含冤之人可击鼓鸣冤。每逢堂鼓倒地,民间必有冤情,本县对此未予深究,似失之草率。”

“楚阳!”来回转了数圈,似是坚定了心中所想,张寿回过头来,对着楚阳道:“你去一趟城门南角,替本县带一手捧半只碗的孩童回来。”

事实上张寿和书吏这一问一答间,楚阳全程一言未发,静静听着,他想知道大概出了什么事。此刻猛然闻听张寿吩咐,身躯一震,忙回道:“是!”

楚阳走后,书吏看着张寿欲言又止,却见张寿再次低头踱步沉思。

昨日张寿和书吏上街视察,在走到主街道时,官轿被一小孩拦下,他双手高举一只瓷碗,跪于轿前,连声呼冤。

张寿原以为有什么奇冤大案,怎料仔细盘问下,小孩却说手中这只家里用了十多年的瓷碗昨日莫名碎裂。

最新小说: 全世界都在等我破碎虚空 皇天无极经 霹雳之从佛愆开始 神洲侠峰 侠行水浒 穿成侯门继母,她日夜想抛夫弃子 战王他身娇体软 偷听小奶包心声后,全家炮灰赢麻了 早夭的边缘路人成仙了 白天侯门主母,夜里却被权臣亲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