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武侠修真 > 大齐二世祖 > 第三十六章堂鼓倒地

第三十六章堂鼓倒地(2 / 2)

碎裂前有道烟雾飘出,雾中一书生说自己将要魂飞魄散,消散于天地间,请这小孩向当地县府喊冤。

若是普通鬼修鸣冤,张寿也就接了,可按这小孩所说,分明是灵体魂魄消散间的一缕执念,这东西可是完全无从考证啊!

何况如果真的魂魄被封于瓷碗中,这用了十多年的瓷碗了,少说书生冤情也得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二十多年,也是挺久远的一个时间啊,没有原告,翻旧账可多数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啊。

看这小孩说的煞有其事,只当是小孩玩笑,张寿无奈笑了笑,便让差役驱赶即可,若是一般成人,如此唐突之举一顿杀威棒一定是躲不掉的。

谁料这面对着这平日间凶神恶煞一般的差役,那小孩竟也是个倔脾气,死跪不退,言说从小听得圣人言受人所托,忠人事。

临上轿前,张寿多看了一眼那已被差役强行拉到一侧的小孩,手中那半只瓷碗边缘,隐约间他确实看到了那么一股怨气。

钟鼓倒地,天地彰不平,民间含大冤,是不是自己错了呢?张寿略微有那么一些出神。

“县尊!”书吏终是有些不忍,没忍住开口,他还是想劝劝张寿。

“无有原告,无有案件,残魂托冤,听上去更像子虚乌有之事,今年可是大考之年,县尊三思啊!”

“是啊!”低头看着脚尖,张寿无奈的叹了口气,田书吏所言他又何尝不知道。

本以为仕途无望,所以一直以来张寿秉持着本就是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也做好了此生终老古水的打算。

这猛然间看到一些希望,要亲手去打破,还真是让人有些不甘心。

要是那小孩说的是真的,耗费精力,求的一个水落石出,对张寿而言没什么好处。可要是最终查实,这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事情,少不得一个庸才的帽子就扣下来了,只怕到时候古水县府他都呆的不安稳。

只是……想起当日头顶匾额异样,以及齐安平那句“一县父母,当有此风骨”的评语,张寿又觉得如果不做些什么,似乎胸中堵着一团什么东西出不来。

说到底张寿年轻时也有远大抱负,也曾热血未凉,只是这么多年了,棱角被磨的差不多了。

“张寿啊,张寿……”自嘲的笑了笑,张寿低声呢喃着。

他才发现,什么时候自己竟与曾经鄙视的那群人一模一样了。恰好这低头的瞬间,看见了身上的官服,张寿不由地伸出手抚摸着上面的图案。

钟鼓倒地,民间必有奇冤,千百年来,这是一条不变的真理,作为公门中人,所倡不就是天地有正气吗?

一孩童,尚能说出受人所托,忠人之事。他张寿苦读数载,到头来会不如一孩童?

“了不起就在这古水多呆几年。”

心下坚定,张寿给自己如此打气,他也有自己胸中的坚持与风骨。

张寿虽然在这古水多年来,一直偷奸耍滑,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可事到头上却一直在坚守心中的那份底线,绝非庸才。

“田书吏啊!”停下了来回转动的步子,张寿很是郑重的开口道:“你说本县再在这古水呆几年又当如何?”

“县尊……”

本想打趣的书吏发现张寿的神色十分严肃,那下意识到嘴边的话生生憋了回去,思考半晌,道:“古水之福。”

张寿问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就已经清楚了,看来张寿是打算接手这件案子了,甚至今年大考他都已经不在意了,那便也没有什么好劝的了。

严格来说,张寿古水多呆几年,确实是百姓之福。

和张寿搭档这么多年,对于他田书吏还是清楚的。张寿这人小事和稀泥,大事不糊涂。你说他胆小怯懦,得过且过吧,看着像,可一旦什么事到公堂之上,张寿对于底线的坚守又十分执着。

难得可贵的是,张寿不折腾,民生多艰,一个不折腾的县尊对于古水来说,确实是福。

古水南端城墙下

楚阳一眼便发现了张寿吩咐寻找的那小孩,主要是太过令人瞩目了。

只见这小孩一身短衫,头顶插着几只野草,满嘴圣人言,眼神贼不溜秋的乱转,手中端着半只瓷碗扔来扔去。

“孩子,县尊大人唤你!”

楚阳轻笑出声,一把提起了这孩子后领,回衙去了

最新小说: 民国之我能无限转职 飨食人间香火,我这竟是阴间 全世界都在等我破碎虚空 皇天无极经 霹雳之从佛愆开始 神洲侠峰 侠行水浒 穿成侯门继母,她日夜想抛夫弃子 战王他身娇体软 偷听小奶包心声后,全家炮灰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