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已抵扬州,平素宫中未尝见民间疾苦,此行一路观遍灾患旦起,民不聊生,扬州城中饥民暴乱之事甚有发生,心尝万民之痛而痛,忧虑甚笃。幸而十三弟劝慰黄患之事若有人事为之,官商辅之,加紧河工,必能解除忧患,全功而返。心内稍安。颜在京中尚好?父皇跟前切意留心,凡事勿操之过急,多加揣摩。待吾归。
康熙四十六年二月初二胤留”
“今日与亮工会面,大小事务安排妥帖,心情安悦。扬州此二日天已放晴,灾民有口食之粥,河工加速。唯心念颜独在京中,夜间难寐,下帖子几副,若颜在京中无事乏味,可借之解闷。
康熙四十六年二月初五胤”
“今日与十三弟共策向当地富户买粮解急,尚忙。安好,勿念。
康熙四十六年二月初六胤”
手指轻轻抚过这一封封压在枕下的薄笺,终是没能忍住再次启开,其实那字字句句平淡如斯的言语早已深深烙印在我心底,烂熟得如同文火熬了许久的红豆,只越发悱恻、浓香……
知我辨识困难而一笔一划下的刚劲的蝇头小楷,每日见闻必下一二与我共述,心心念念地在一封又一封信中宽慰我,纵然简短地只有“安好,勿念,待吾归……”这样清浅的字句,却足以让我明了他的心意,他的挂念……
即便是百忙之中也不忘三日之内必有一封信来安我地心,即便是白日里力督河工也会在夜里细心下一页页字迹工整的帖子为我解闷……这样懂我的他。这样贴心的他,这样心系天下万民安危的他……于我而言却只是一个夫君而已,而我犹如望归地妻子日日盼着他地音讯与归期……不知为何突然想到这样的比喻,虽是四下无人,却依旧窘得脸有些烫。内心……却是一丝丝细密温情地暖意。由这墨色字迹牵绕而起,萦绕心头。
我倚在雕花藤椅上望着窗外花开草长。生机勃勃,却不觉浮想联翩。虽是冬日里,气温依旧低,但这阳光却暖得人骨头都酥了……犹记得那时银祯向我描述江苏醉人的春天时也是这般形容阳光,那时便一直未寻到机会去。如今……不知江南地天气怎样,胤他此行会否路过那江南水乡。他是否隐约会有些恍若隔世的熟悉感?
“素颜姑娘今日不当值,怎不趁着这大好的光景去外头走走?”李谙达的声音猝然在暖阁外响起。
我因毫无防备而深受一惊,忙将那几封薄笺藏于枕下,促狭道“谙达莫是在皇上跟前侍候久了,走路竟也没个声音,方才素颜竟被谙达唬了一跳,李谙达可得受罚呢!”
“啧啧……好一幅伶牙俐嘴,才几日便要欺到我头上去了,若不是碍着万岁爷心疼你。可看我饶得了你这没大小的!”李德全亦是佯怒道。面上却带着实打实地笑容,让人瞧着心里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