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明 > 第十二章 安南战事(中)

第十二章 安南战事(中)(1 / 2)

 大明远征军必胜!只是,一位对永乐帝很重要的人死在了前往安南的行军路途上,这个人不仅是永乐帝说重视的人,更是远征军的统帅!

十月二日,南征军统帅成国公朱能突然病逝于龙州,年仅三十七岁,英年早逝!对朱能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永乐帝哀痛无比。

朱能,怀远人。初袭父职任燕山护卫副千户,守卫燕王宫邸。明洪武二十三年,从燕王征漠北,骁勇善战。获北元丞相咬住和太尉乃儿不花。

建文元年,与张玉计斩监视燕王的张昺、谢贵,为燕王发动靖难之役立下首功。接着,随燕王在真定之战中击败耿炳文部,又率敢死士三十骑追击,俘获三千余众,升都指挥佥事。在郑村坝之战中,率左军与诸将协力作战,又击败李景隆部。建文二年,在白沟河大战中任前锋,击败都督平安部。燕王在东昌被围,他殊死搏战,从重围中将其救出。建文四年,燕师连失大将,加之水土不服,疾病流行,诸将请休军,他坚决支持燕王继续南进。在灵璧大战中,率部俘平安以下10万余众,乘胜渡淮水,跨长江,直逼南京。

朱能之勇猛不下于丘福,更是难得的帅才,深受永乐帝宠信。更重要的是,丘福已经六十三岁了,朱能死时才三十七岁,永乐帝一直将朱能视为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可以帮助永乐帝威服四方。因为这次南征才任朱能为帅,而不是丘福。可惜,天意弄人,再强壮的人也逃不过疾病,也无法违抗天意。

朱能死了,三军统帅死于出征途中,出征将士士气大挫。为了能够稳定军心,永乐帝八百里加急,任命右将军新城侯张辅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代替朱能统率全军。为了鼓舞士气,张辅升帐点将,对众将说道:“当年开平王(常遇春)远征中途去世,岐阳王(李文忠)代之,大破元军!我虽不才,愿效前辈,与诸位同生共死,誓破安南!”

张辅,明朝河间王张玉的长子。燕王起兵靖难时,他和父亲张玉跟从朱棣作战,为指挥同知。后来张玉在东昌战死,张辅接替父亲的职位。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燕王攻下京师登基后,封张辅为信安伯,禄千石。永乐三年进封新城侯,加禄三百石。

明初开平王常遇春在军中暴病,副将岐阳王李文忠代替常遇春统帅三军,大破元军,立下大功。张辅自比李文忠,帐下的将军们没有一个人嘲笑张辅的狂妄自大,因为他是张辅,是张玉的长子。靖难之役中,张玉是燕王的三军统帅,是指挥着这些靖难功臣们冲锋陷阵的三军元帅,帐内的靖难功臣原本都是张玉的属下,如果张玉没有战死的话,张玉的地位绝对高于丘福与朱能。

如今,故人之子成了三军统帅,靖难功臣们没有一个人反对,这也是皇上的皇命。靖难功臣们都支持,其他的武将就更没话说了,现在朝廷军中,靖难功臣们的权势最大,建文旧臣的武将没有一个敢跟靖难功臣正面对抗。

三十万大军按原计划继续前进,只是换了一位年轻的统帅,只有三十一岁的张辅。而这位新城侯张辅也的确没有让任何人失望,他成了安南人最害怕的大明武将,一个可以让安南小孩不敢啼哭的武将。但这些都是后话,此时的南京城内,王丛云正带着王千军点燃香烛,祭奠客死异乡的朱能。

朱能也是王丛云的老上司,也照顾过王丛云,虽然本人没有亲自出面,但也命家将在王丛云倒霉的时候送来了接济之物。原本,王丛云原本想在今年事业稳定了再亲自登门拜访的,可谁会想到年富力强的成国公朱能会英年早逝,天意弄人啊。

王千军知道历史的发展,知道朱能会死在出征途中,可是她这个时候说话也没用,难道就跑去跟别人说,朱能出征在外的话一定会病死吗?!永乐帝不可能因为王千军的一句话改变主意,如果真让王千军料定了,那面对王千军这个可以预测未来的神童,永乐帝只会做一件事,杀了王千军!

拿着香,向着朱能的牌位三拜,王千军也该去东宫了。陪皇太孙读书,也算是一件差事,而且还是永乐帝钦点的,虽然没有具体的官职,但对大部分的人来说,也是一件无比荣耀之事。皇太孙是什么人?未来的太子,大明未来的皇帝,能够陪在皇太孙身边读书,日后肯定是前途无限,怎么说都是天子近臣,最容易得到天子信任的人。

不过,在接下这差事时,道衍严重警告过王千军,他的那套歪理邪说最好不要对皇太孙说太多,因为在东宫,太子身边都是儒家名士,一帮子读书人都在太子的身边,平日教导太子的也是儒家名士,理学大家。如果王千军太多话,那即便是道衍也保不住王千军。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