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饱肚子,崔含章起身舒展腰肢,费力的做了个几个烧窑人的把式,把式拳脚乃烧窑人的基本功。
炼起来姿势怪异的把式却能长气力,老话来说烧窑苦力活,没把子力气干不了,身子骨长力气,精神头也复苏过来。
这烧窑把式跟后世心意把颇为相似,正所谓“太极奸、八卦滑,最毒不过心意把”,上辈子崔含章是苦于没有师傅领进门,但心神向往,看过不少号称内家拳的珍贵资料,结果啥也没练成,不然也不会英雄救美不成,反误了卿卿性命。
一趟把式打下来,舒展了身心,然后慢慢坐下,摊开桌板上的策问卷纸,
卷纸不大一尺有余,四四方方,正中央工笔楷书两个字:“文治”。
崔含章不禁莞尔一笑,果然是太祖遗风,他老人家武人出身,赫赫武功,摧城灭国,唯独缺少文韬,
所以当初北唐诗豪曾嘲讽:“神光目无牛,学人夜添香”。
据说,起初太祖恨的毛发须张,捏断了三根湖笔,后又笑脸盈盈,此为后话,民间逸闻无法考证。
但是开国之后,重文轻武的朝政日趋显现,早起三代君王均是勤政,对历年科考均亲自督办。尤其看中太院,合院上下食俸不说,均是包养双亲幼小,为的是安心治学报效朝廷。
神光朝重文治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这么直白的以“文治”为《策问》题目,颇为罕见。
题目直白简单,意图明了清楚,该如何破题?
破题方能立意,起承转合才可以一气呵成,俗话说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破题无新意,必将淹没在浩渺文卷,两地考场三千一百二十一份考卷,若不能让人眼前一亮,恐怕也就没机会引人入胜了。
含章也曾在云深围炉之夜,听到几个两淮学子说起今年太院的神级预测,太院徐夫子文坛楷模,往年预测命中率十之二三已经被推崇为神人,以至于惹动内廷严查暗访了三个月,最后不了了之。
徐夫子断言今年不同往时,万不可拘囿于传统,其它就再也不肯多言。哂笑闲谈而已,但是看着题目不禁让人皱眉,越是表面简单,越是内里复杂,若想在三千人的大考中脱颖而出何其艰难,拨开云雾看出“文治”的内涵。
恐怕当今圣上是有意而为之,猜度天心,无意难于登天。朝廷有三公镇守,太院领袖文坛,已然是锦绣繁华,缘何仍然寻求“文治”?须知,江湖之远庙堂之高,也脱不出这方天地。众人揣摩,莫不是朝廷想要输出文治以教化四方蛮夷?
俗话说物极必反,听闻今上文武双全,弱冠之年可猎虎熊,一手文章获得太院师生拍手称赞,近些年愈加勤勉,而如今三代以降均无战事,承平已久“武功”难求,想来“文治”也是最切时宜的了。
帝心难测,
平淡如水,怎可青史留名?
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锦上添花谁人不会,雪中送炭才会刻骨铭心。一代天骄,左擎苍,右牵黄,弯弓射大雕……
举目望去,凝神苦思而摇头晃脑者,面有喜色而下笔不绝者一一呈现,透过贡院大堂右侧的窄道可远观月湖,湖面波澜不惊,泛起一片明晃晃的日光,让人看不清楚水下的情况。索性神游天外,放空思想,大厅中正襟危坐的考官视线扫过众学子之余,看到发呆的含章不禁摇头。
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月湖,难免被其绮丽风光所吸引,尤其是风光不与四时同的雪湖,一树霜枝隐红叶,漫天碎玉斗琼瑶。
冬日暖阳下,波光粼粼折射出远方的神秀峰,斜晖脉脉水悠悠,不知不觉间倦意袭来,崔含章竟然趴在考案前酣睡起来,口水都留了一地......
午后慵懒,小睡容易变大睡,猛然醒来抬头看到弦月挂枝头,赶紧研磨酝酿。
梦里凉月如眉,雪山皑皑,清波泛鳞;一叶走扁舟,载浮其上;小舟之中,红泥小垆;垆边之人,皓腕凝霜。
梦里兵戈铁马争鸣,烽火连营家万里,
崔含章提笔写下:
“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上古圣王以文治而名天下岂能无功乎?
福兮祸之所伏,然今四境未平,不可不患外敌矣。非吾族类,其心必异..........
......................................................................”
洋洋洒洒万余字酣畅淋漓,纵览国情之大好时光,然四野不平。极治之时不能无夷狄盗贼之患,恰蛮夷环伺宜未雨绸缪,国库充盈之际练兵备武,当谨记福兮祸所伏,士农工商宜各收其利。
写到酣处不禁笔墨横飞,思绪天马行空纵情寰宇,崔含章忍不住把后世毛太祖游击兵法阐述一番,更是把抗倭八载论持久战思维融入,收笔之时抬头看天,明月已经跑到下半夜西天。
人若心神松懈下来肚皮直叫,立马生火造饭,次日随后慢慢以“馆阁体”誊抄。
嘘气轻吹卷面,墨迹微干,笔法严谨,合乎法度,十年如一日的小楷抄经练就的馆阁体自然功力不凡,想来还是楼师最有先见之明,今日派上用场。
再次日,诗词各一首自然难不倒诸生,大都是早早交卷离场,神光朝词风婉约,多有绮丽奢华之感,但崔含章剑走偏锋,以豪放犀利博人眼球,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吹起牛来是心不跳脸不红,笔走龙蛇自然水到渠成……
神光朝科考采用糊名制,自然是为了公平起见,但若是上了考场不以真才实学论高低,于国于民均是无意义,当然这是靠流血事件才换来的公平。
想当年太祖开国后第一次巡场监考便发现了若干世家子弟身穿粗布麻衣,充当寒门举子,此事当时闹得颇大,轰轰烈烈,连累一干监考官员下狱,太祖更是亲笔划掉十多名世家子,这才有了糊名制的严苛评卷。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古人诚不欺也。
其实圣上又何尝不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只是百余年的传承岂是说断就断的,糊名制也不过是一种各方妥协的权宜之计。
考卷分四等,择优录取,
第一等是学识优长,辞理精纯,出众特异,无与比伦。自然入一甲三人,进士及第。
第二等是才学清通,文理周密,在优秀人才中堪为高等。可入二甲众人,进士出身。
第三等艺业可采,文理俱通,可以称优。是为三甲,同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