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了将士的廉颇,总算是摸清了秦军兵丁的个人实力,以一敌赵军二人,尚不落下风,此时对上士气下虹的秦军,对于赵军来说,是不明智的选择。
且对于主将秦文谨,这位后起之秀,廉颇对于其人领军作战,只是从他人口中听闻,还有便是各国有与其对战过的事迹,加以分析。
年纪愈发大的廉颇,挑灯夜读秦文谨的事迹,至于蔺相如与其见过的事,倒是不得而知,彼时谁也不会知晓,那三个小小的少年,会成长至如今的地步。
目光在触及到当初秦国迁都,六国后方的蛮㹮躁动,齐齐突袭后方,虽不至于突破六国城防,却一定要出发去拦截秦军的军士赶回救援。
谋算精准,能将眼前可用之物,一一掌握在自已的手中,其人之能,由此可窥见一斑。若此人乃是赵国军中的将领,廉颇少不得重用,便是退位让贤
可麻烦的是,此人乃是敌军,且对他们紧咬不放的敌军。廉颇有些疲惫的揉了揉太阳穴,放下了手中秦文谨生平作战事迹。
本以为据守在长平,乃是他廉颇权衡利弊的结局,在了解了秦文谨的作战事迹,再无一丝侥幸,未曾想到据守竟成了无奈之下的抉择,最为有利的结果。
见下两军对峙,端看谁人压制不住,率先出击。
不过廉颇自认没了年轻时的冲劲,但是有一股子老将的沉稳,定不会冲动行事。对方的大将虽年轻数十岁余,沉稳却也不输他。
如此一来,两军只能做持久战的准备,而他廉颇则做好拒不出迎的准备即可,无须多作担忧。甚至还有一点,廉颇认为可在秦军的粮草辎重上,大作文章。
做好准备的廉颇,奇迹般的发现秦军同样安静了下来,就像是两个友人,隔着高高的城墙对望。就像是后来的乐人中,那高渐离与师旷二人,抚琴相对。
不过,廉颇明白这些都只是假象,端看秦军筑壁垒,大有一副长期的驻扎在此的模样,果然与心中的预想一样。
既然按照他预想轨迹在进行,便可着手去安排了。
两军对峙,岁月悄然流逝,两军相遇,乃是山花烂漫之际,如今已值孟秋,正值炎热难耐之时,许是烈日当空,两军皆有默契的缩在壁垒背后,拒不出兵。
秦军大营。
幕府中,秦文谨手指点着几案上的地舆图,与身边的诸位将领指指点点,一众将领闻言,不住的点头,或是有不同想法的,亦提上一点。
秦军众将士,你一句我一句,将整个战事的轮廓,在几案上的地舆图上,一点点的清晰呈现出来。虽说按照上头所指示的行事,秦军定然有必胜的把握。
可是秦文谨以及诸位将领,皆明白一个道理,纸上谈兵终不过是一场空谈,最终还是要主将及其将领者,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能灵活应变。
谈到这纸上谈兵,秦文谨笑与诸人道:“纸上谈兵者,诸位可有识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