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之纵横天下 > 第124章 袁术的皇帝梦

第124章 袁术的皇帝梦(2 / 2)

新得了一班生力军,自然少不得一番封赏,辛锐表奏天子,封黄忠为伏波将军,甘宁为横江将军,将先前诸葛亮之职一分为二,诸葛亮任左军师将军,庞统为右军师将军,徐庶为别部司马,兼任颍川太守,石韬为平原太守,崔钧为琅琊太守,孟建为东莱太守。崔琰由于前日治理泰山颇有成效,收回从事中郎,任命为泰山太守。

荆襄三老都不愿在朝为官,因此辛锐并不勉强,只叫他们著书立作,教授弟子。

眼看儒学堂已经满足不了当前如此多‘著名老教师’的教学需求,辛锐在禀过皇帝大哥,得到支持之后,便叫孙乾、杨修拟出方案,将儒学堂扩建为北海学院,其中设置经学、商学、农学、工学等诸多课目,分别由郑玄、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糜竺、甄远等人全职或兼职任教,医馆和讲武堂按原规制保留,仍旧是张仲景和郭嘉统筹。

自此天下在北海这一处,众行业皆是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别,前来求学的学子则是根据个人兴趣,因材施教,并且有多余精力和能力者,可申报多个学科,并不要求专工一门。

这一条政令颁布之后,除了一些顽固地士族和朝中多数王公大臣,众人无不拍手称快,尤其对于商贾和百姓家的子弟来说,所学技艺即使未必出类拔萃,也可回家利用所学帮助家人经商种田,令收获增加不少,何乐而不为?因此学院自扩编以来,无数出身平民的子弟蜂拥而至,几乎踏破了学院门槛。

活字印刷坊不日便在辛锐的监督下大功告成,甄小姐不忘前时笑谈,竟真的在家整理辛锐所讲《水浒》和《射雕》的故事,准备来日叫作坊印刷出来,流传天下。

先前那些曹操军的俘虏,由于都在辛锐安排下见过天子圣颜,此时倒是没那么强烈的反抗了,除了曹洪、曹昂这两个个曹操嫡亲还有些不太安分,其他诸如程昱、李典、于禁、满庞等人,都每日在北海军士的监督之下参与盐场或酿酒司的活计,美其名曰‘劳动改造’,甚至于曹操的侄子曹安民和曹休,都隔三差五地会去铸造司打打铁,完全没了初时的嚣张气焰。

看来郭嘉的计策已经初见成效,大义感召之下,这些人多半都能看得清形势,不管出自真心还是假意,至少令辛锐了却一桩心事,相信只要监管上不出差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还是完全能够改造好,成为辛锐对外宣传,抨击反动势力的一张王牌的。

大将军府议事厅此时人员颇为密集,袁术进军的消息在信鸽的传递下第一时间便从汝阴臧霸那里到了辛锐手中。大战在即,众人脸上都有一丝凝重,但更多的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袁术以纪灵为主将,雷薄、陈兰为副将起兵数万攻略徐州,由于淮南距离徐州最近,袁军又是急行军,因此旦夕可至。以刘备目下实力料难抵挡。子义和公明亦分别有军情传来,袁绍和曹操各自陈兵边境,只怕这是袁术为了拿下徐州,故结连这二人以为外援。”郭嘉作为首席军师,先向众人做了简单的军情汇报。

“诸位都说说吧,徐州救还是不救?袁绍、曹操又该如何应对?”辛锐好整以暇地坐在主位,向群僚问策道。

“除却预备役,平原子义处现有四万人马,许昌公明处两万,汝南元龙处和汝阴宣高处各一万五千,北海目下只剩骠骑、飞熊各五千人马,前时在下于曹军降兵挑选出两万五千精壮之士,经数月训练,目前可堪一战,已输送五千军士前往泰山、琅琊做日常守备之用,以填补宣高带走的一万泰山军之空缺。哦,张将军的四万宛城之军并未算在内。”郭嘉如数家珍,将目前自军状况向众人道出,犹如一台精确的计算机。

“也就是说北海目下只有三万可用之兵?”辛锐问道,这几日光忙着安排众人职责,筹备学院,倒是把军事撂在一边。

“我的主公,这个数目已是不少了。算算各地屯兵总和,我北海已有精兵近二十万,这可不是袁术之流的乌合之众,都是战场上拼杀过来的精锐啊。”郭嘉撇撇嘴,对辛锐的疑问大为鄙视。

最新小说: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