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皇上的迁都,满朝文武大臣反对的理由,显然比前一天赵匡胤刚提出迁都时准备的充分许多。
京西南面转运使李符上表,历数洛阳的八大缺陷:第一是城市凋敝。大宋立国之前北方兵戈频繁,战火绵延不断,洛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不论是当朝者或是手握重兵的大将,战事一起目光就落在洛阳身上,如此久历战火的洛阳必定不如经过了后汉、后周和大宋三朝苦心经营的汴京繁华;第二是宫殿残缺。自后唐被后晋取代,之后的国度都是建立在汴京,如此洛阳的行宫在经历了战火和那些大将的破坏之后已经不适宜成为皇上的皇宫;第三是郊庙未修,大宋的宗庙在汴京,若是迁都就要在洛阳重新修建宗庙,而从汴京搬迁宗庙却是对先祖的不敬;第四是衙署未备。若是建都洛阳,则要重新修建宰相的政事堂、枢密院、三司使和六部九卿等各个衙门的办事厅堂以及各郎官大臣的住所;第五是民众贫困。自郭威建立后周到柴荣执政,汴京经历了五代十国最太平的岁月,加上赵匡胤黄袍加身时对汴京的居民秋毫无犯,汴京的城市建设和百姓财富不仅没有损失反而经历了大宋建国的飞速发展,如今已不是刚刚恢复的洛阳可比;第六是军粮不足。洛阳水利不如汴京,各州县的粮草运输洛阳不如汴京便利。第七是营垒破败;第八交通不便。
然而皇上在看了奏章仍然坚持说道:“迁都洛阳,乃权宜之计。长久之计当定都长安,我将都城西迁,为据山河之险,裁汰冗兵,依周、汉故事。统治天下。”
众大臣见皇上决心已下,劝谏已无动摇之可能,便纷纷望向晋王。赵光义见事已至此,自己若是再不出声阻拦,恐已成定局,便上前言道:“皇兄,臣弟亦是不赞成迁都。请皇兄听臣弟一言。臣弟之所以属意汴京,乃是因为汴京有优于洛阳之处。
第一乃是汴京交通漕运优势。自隋朝开通大运河,通济渠(汴河)途经开封,最后由淮而入江,因而开封便成为锁控江淮的咽喉重地。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北方藩镇割据,战乱频频,而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自相对稳定富饶的南方地区,朝廷对南方的依赖越发重要。故而开封能在北方诸多重镇中凸显而出在战乱中迅速崛起。开封水利交通纵横,从水路有通往南方各州县的汴河,通往齐鲁的五丈河,通往陈蔡颖许地蔡河。陆路更是四通八达。战果时便有大梁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荆湖之运漕的美誉,便利的交通能将物资快捷地运往开封。而此时的长安和洛阳,由于一直是各方势力争斗的战场。受到较大的破坏,特别是关中地区,经济更是凋弊不堪,以至就是唐皇也不得不率大臣就食于洛阳。天下财富粮草运至开封易,转运洛阳难,更不要说关河遥遥的长安了。
第二乃是政治地理优势。皇兄之所以迁都乃是因为长安和洛阳以山为塞,以河为池,形势险固,易守难攻;而汴京地处中原,无山川之险。四战之地,形势涣散,不利于守。但若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今我大宋国富兵强,汴京地位置却是最有利于控制中原。汴京西索温洛,东镇齐鲁,背依燕赵,面控江淮。战国梁惠王据此而霸中原。而且经过后周的改革和夺取江淮,开封的地位更加巩固。如今我大宋正处于攻势而非守势,要进行一系列的统一战争,若是对南方仍处于割据状态的各方势力出兵,无论南下还是北上。开封的位置都比洛阳优越。而且从后勤保障上又可可节省民力财力,因此臣弟认为以开封为都利兵利战。
第三乃是汴京的城池优势。后唐之前。历代朝政建都都是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摆动,战火的频频爆发已经使得长安和洛阳城墙残破。而汴京自后汉始,历代悉心经营,特别是后周世宗时期,一方面,取土虎牢修筑开封外城,使开封成为天下间第一座三重城墙的城市,城高池深,有效地弥补了不利于守地缺憾。另外一方面,令王朴经营规化城内,拓宽道路,绿化环境,又允许临街开店,取消了坊市分离制度,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到如今汴京的百姓户数已达百万,已经具备了帝都的风范。而洛阳则因战火频仍,面目已非往日。因而选择首都,开封自然是当仁不让。
第四乃是请皇兄体谅众大臣和百姓的苦楚。我大宋建国,承赖皇兄领兵有方、英明仁慈才得以使得汴京的百姓生活稳定,而众大臣家眷宅院都在汴京。若是皇兄迁都洛阳,则劳民伤财,那些忠于我大宋的百姓和大臣们从汴京迁往洛阳肯定要承受巨大的痛楚,还望皇兄加以体谅。”
赵光义洋洋洒洒,其中对于长安洛阳汴京三地的优劣所言句句属实,更兼最后大仁大义地把百姓和众大臣牵连入内,好似皇上这样做乃是不顾天下百姓一样。
赵匡胤本就很是看重赵光义,虽然很是不满他在汴京的势力扩张,但是听了他的劝谏迁都的冲动倒也平复不少。
赵德昭见赵光义如此充分的准备,对赵普的佩服又增加几分。赵普不愧是跟随赵匡胤最久的臣下,对赵光义的熟悉丝毫不亚于赵光义自己。此时见皇上变得迟疑,便上前说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讲。”
“哦,昭竟然也对这件事情有异议吗?”赵德昭昨日并没有表露对迁都的任何建议,而今日发言的人都是反对迁都地,赵匡胤还以为赵德昭也是贪恋汴京的繁华反对他迁都呢。
“儿臣支持父皇迁都洛阳。”
赵德昭此言不出,赵匡胤却是精神大震,如今他身边的人好似全部都反对他迁都的提议,这两日他也是颇感孤单,如今见赵德昭出言支持。就好似是无边无际的大道上遇到故人。于是高兴地说道:“昭有话快快讲来!”
赵德昭笑着看了赵光义和众大臣一眼,然后说道:“皇叔方才所言看似句句有理,然本王却有不同看法。
其一,汴京水利漕运虽然比洛阳便利,然而并非只是有益无害。汴河自古水患连连,对汴京地百姓和京师的安全都有着不可不慎的威胁。史料记载后周初年汴河水溢,冲破汴京大宁水堤。浸民田,害庄稼,时有万三百户百姓受之于苦。若是我大宋建都汴京,便要时时防备汴河决堤,如此年年水利年年溃,如此方是劳民伤财,汴京有此一害,终是我大宋地隐患。
其二,皇叔言汴京比之洛阳立于兵战。然而我大宋如今日益强盛,南方诸割据势力已经疲弱不堪,非是我大宋一合之力,我大军过去定然是受到擒拿。统一天下对我大宋不过是数年而已,然而建都天下对我大宋乃是关系千秋万代的基业,诸位切莫不可如此短视。
其三,本王观自古历代王朝建都,都有一特点,那就是建邦设都。皆凭险阻。山川者,天下之险阻也;城池者,人之险阻也,城池必以山川为固。自古魏地四平,诸侯辐凑,无名川大山之险,若是从从军事地理与城市设防看,有其先天不足的成份。国家的都城除了要保证有充分地给养外,军事地理上地有险可凭与否,同样不可忽视。周秦汉唐建都长安。从地理因素来看,主要都是依靠关中山河之险以保障首都地安全。我大宋定都汴京,虽使漕粮运输有了可靠保障。如今汴京周围一马平川,若是北方强敌纵马前来,不出数日就可兵临城下,虽然汴京城墙巩固,然本王却是没有听说过天下间没有攻不破的城池。
其四,皇叔担心父皇迁都必将造成众臣工及百姓劳苦。然而昭却不这样看。既然都是忠于我大宋地臣民,则为了我大宋的千秋万载基业受一点苦楚也是值得的,更何况若是真有损失,朝廷自然会对随之迁徙到洛阳的一干人众有所封赏,定不会让他们白白承受损失。”
赵德昭此番话一出。满朝的众大臣却是谁也不敢辩驳。谁若是出声反对,好似自己不忠于大宋。或者是不能为大宋地千秋万载承受区区损失。赵匡胤却是听得畅快无比,这几天的压力顿觉轻了不少。
赵光义见赵德昭容管焕发,引经据典,说的头头是道,心底里也是一阵敬佩,然而事关自己的荣辱,却是不敢有丝毫的放弃,不甘心地说道:“昭言汴京没有险要,莫非似忘了汴京的黄河天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