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我是八贤王 > 第一三一章 迁都之争 下

第一三一章 迁都之争 下(2 / 2)

赵德昭早知道赵光义会提到黄河天险,却是不慌不忙答道:“黄河却是汴京的屏障,然而此河每到冬季定会结冰,若是关外的大辽等黄河结冰之日纵马顺势而下,则汴京便要承受大辽的兵锋,如此汴京危矣!”

“昭莫忘记汴京有我大宋数十万禁军,汴京有此雄兵护卫,难道需担心辽国兵马吗?”赵光义仍然坚持着。

赵德昭笑道:“禁军是我大宋安危之保障,昭岂敢忘记?然而我朝禁军广取天下精锐,待得南方诸国平定,禁军数量必定大增,如此我大宋之赋税却是都要用于养兵矣。为了汴京使得天下兵卒集于此,天下赋税用于此,常此以往,我朝必将疲敝困顿,实在是不利于我大宋地长治久安。”

说到此,赵德昭稍停,看了众大臣一眼,缓缓说道:“诸位大人饱读诗书,自当知道自古当国家在政治和经济发生危机,若是国都所在之地又不能缓解这其中矛盾的时候,择地迁都,更图振兴则不失为解救危机之良方。盘庚迁殷,商王朝中兴;西周由周原而移鼎镐京,终于逐步强盛而灭殷商;北魏孝文帝自平城迁都洛阳,削弱反对改革之贵族势力而使皇朝贵胄接受汉民族文化之后,魏经济文化得以很大发展,这些都是历史发生,史书记载的关于迁都治国的典型事例,由此说明国都绝非既定而不可迁徙的。”

这番话有理有据。原本沉默不语的众位大臣突然窃窃私语。赵光义见赵德昭已经开始说动殿中的文武大臣,心里着急,脑海中突然想到什么,急忙高声说道:“我大宋如今日益强盛,并不需要迁都汴京,更何况据守天下在德不在险啊!”

赵光义故意把“在德不在险”说地大声,满朝文武闻言俱都安静了下来。就是赵匡胤都沉默不语。

“在德不在险”一语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为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吴起的重要观点。据《史记》载:有一次,魏武侯携吴起乘船渡河。行至中流,魏武侯一边欣赏着两岸险峻山峰,一边说:“多么坚固美好的山河呀!这不正是魏国得以巩固地根本吗!”吴起立即回答说:“国家政权巩固与否,其根本原因在于施德政而不在于天险屏障。古代的三苗王国左洞庭(即洞庭湖)右彭蠡(即鄱阳湖),但因为他不修德义,而被夏禹所灭;夏桀的都城左河济(河指黄河,济指济水)。右泰华,伊阙(春秋时周的关塞,地势险要,在今河南洛阳南)在其南,羊肠(即羊肠坂,在山西境内)在其北,可谓固若金汤,但由于他实行暴政,被商汤所取代;殷纣王所居地国都左孟门(即孟门山。在太行山东),右太行(即太行山),常山(即恒山在山东境内)在其北,大河(即黄河)经其南,但因为他为政残暴,而被周武王所杀。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如果您不施德政,船上的人们都会成为您的敌人。”魏武侯听了吴起的一番话,十分感叹。

自古取天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仁义。只有胜负,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贼。然而治理天下却是一致地,那就是以孝为先,以德治国。赵光义搬出此语,殿中人人赞同。

赵德昭却是没有这般的顾忌,向赵光义问道:“请教皇叔,以皇叔看来汉武帝何许人也?”

这个问题与今日的廷议真是风马牛不相及,赵光义也不知道赵德昭的用意。沉吟道:“汉武帝励精图治,重用贤臣良将,匈奴由此束手,乃是史上难得的贤君。”

赵德昭微笑道:“昭也极为认同汉武帝是明君!”说完高声说道:“各位可还记得汉武帝是如何培养他地太子地?有一人对太子满口仁义道德,汉武帝高声问道匈奴可讲仁义道德?然后就把太子身边的那人派往匈奴。结果被匈奴所杀。不错。治理天下,收复民众确实是需要以德治国。然而如今汴京所面临地威胁却是来自于北方的大辽。我大宋可对大辽仁义,大辽会对大宋仁义吗?未必!未必!非也!非也!”

“好!”赵匡胤见赵德昭大展“舌”威,说得赵光义哑口无言,群臣暗自点头,不由地赞同道:“不错,若是还有人反对,朕先让他到大辽那里讲将仁义道德,看辽国是否能接受。哈哈哈!”

赵光义本想再出言反驳几句的,但是想到若是皇兄此时真的让自己到辽国出使,万一辽国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恶徒杀了自己或者朝中有人作怪,自己岂非死无葬身之地?想到此便不见说话,不甘心的退入班列。

赵德昭知道大势已定,但是为了让迁都更加地名正言顺,便奏道:“启禀父皇,薛大人、窦大人和卢大人虽然不在此处,但是他们三人身为宰相,父皇也应该听取他们的建议。”

赵匡胤知道赵德昭是支持自己迁都的,更何况薛居正、卢多逊二人对自己忠心不二,既然赵德昭如此建议,那么窦仪也肯定没有问题,于是就大大方方的派人前往汴京询问三位留守汴京的国之辅宰。

不出几日,快马就带回了三位宰相的建议。

宰相薛居正上表言道:“洛阳险固,而汴京为四战之地,太平适宜居住于汴京,若天下有事,则必居洛阳。臣意当修缮宫室城墙,储蓄粮草。”

参知政事、副相卢多逊上书:“京师外城清修,如今北戎势重,京师堰而无备,若无一朝称兵深入,必促河朔重兵与之力战。”

参知政事、副相窦仪亦是上表:“我朝如今当重在南方,北方强敌一时无法驱除,若是仍在汴京则极易使我朝处于不利形势之下,藩篱尽撤,本根无备。”

赵匡胤看了大悦,传示众臣,果然三位宰相大人也是赞同迁都的。

迁都已是大势所趋,赵匡胤大悦,心里对赵德昭的赞许又多加了几分,却完全不知此次赵德昭能有如此完善的说辞,那被他逐出大宋权力中枢的赵普却是功不可没。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