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都市言情 > 重生光影年代 > 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死的中国人

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死的中国人(1 / 2)

 苏长青比姜导年轻七、八岁,但却有一颗大爷的灵魂。</p>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瞎得瑟那就让你尝尝斗转星移的厉害。</p>

两个主意出了之后,《鬼子来了》还拍不拍,到时候怎么拍,是值得姜导深思的问题。</p>

姜导原本将结尾处理成红色,恐怕没有向《红高粱》致敬的意思,或许只是下意识的巧合,至少一开始未必想到两部片子结尾的处理是一样的。</p>

苏长青最后一句话简直是杀手锏,前截后堵不留空隙,一点后路都没给别人留。</p>

姜导以后按照建议拍了,军功章没了一半,如果没按照建议拍,那就是小心眼,故意不肯向《红高粱》和张导致敬。</p>

这无疑有点绑架,可这建议真不错,几乎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尾,否则也可以堂而皇之拒绝。</p>

姜导脑子转了几个弯就明白自己想不出更高明的点子,也明白今天踢到铁板了,自己不是对手。</p>

如果完全是个不识时务的人,姜导恐怕也混不到今天这层次,他盯着苏长青深吸一口气,然后恭恭敬敬端起酒杯:“您这个建议太牛了,我不服都不行,先干为敬。”</p>

这可太令人意外了,姜导服软了。</p>

然而这也是最聪明的作法,避免了所有尴尬。</p>

苏长青与他碰了杯:“也就是抖机灵。”</p>

姜导把酒干了:“可别这么说,您这要是算抖机灵,别人还怎么活。”</p>

葛忧率先鼓掌,大家都跟着:“高,实在是高!”</p>

李宝田也终于表态了:“苏导的结尾设计的确非常值得参考。”</p>

不过这次大家表现比较含蓄,都看出姜导挑衅被镇压了,不能继续拱火。</p>

因为涉及致敬,张导没有表态,但当苏长青示意陪着喝点时,却很客气地喝了一大口。</p>

苏长青后来才知道他基本不喝酒,最近身体也不大好,喝的是白开水,怪不得面不改色。</p>

张导这两年诸事不顺,九五年与巩琍分道扬镳,后续的创作大受影响,磨了两年才弄出《有话好好说》。</p>

从八七年开始,他每部片子都是和巩琍合作的,一棵树上吊死,改变是不容易的。</p>

虽然已经获奖无数,张导却不满足,国内媒体炒作他江郎才尽很久了,看得出他自我证明的欲望很强烈。</p>

然而《有话好好说》立意比较单薄,似乎只是慨叹人心难以捉摸,世事无常,张导合作过的男主姜纹、刘宝田、葛忧、本山子全部凑齐了共同发力,阵容史无前例,最终也无济于事。</p>

这片子在威尼斯无所斩获后,他还拿着参加了夏威夷电影节和伦敦电影节,同样颗粒无收。</p>

创作这种事真不能急,就像做饭一样得有耐性,火候不到肯定夹生。</p>

除了创作乏力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父亲病故,精神上也有些疲乏。</p>

可能因为朴实的长相,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张导出身基层,不是农民子弟就是工人家庭,其实不然。</p>

张导家解放前是临潼大地主,绝对大户人家,爷爷当过民国的县长,虽然不是鹅城的,也算有权有势。</p>

父亲是出身黄埔的军需官,幸好解放前就转业了,此后一直在省级机关工作。</p>

母亲出身富裕家庭,解放前就大学毕业,妥妥的知识分子家庭。</p>

张导当年因为摄影很棒才被超龄破格录取进北京电影学院,那年代玩得起摄影的不多。</p>

他是苏长青的正牌师兄,当年报考北影真是以他为偶像的:当代最优秀的摄影师、最优秀的导演之一,另外大家通常都忽略了一点,张导还是国内第一个A类国际影帝。</p>

当年他凭借《老井》,获得了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也是前无古人。</p>

最新小说: 人生何处不春天 苟在末日魔道成圣 穿越:我靠空间娇养了病娇魏王 四合院之贾东旭的逆袭 豪门第一新妻:hi,老公大人 日月星事务所 隐龙令 盖世医神 高手下山:我不当赘婿 诱吻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