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是指导人们选择天时、地利的工具书。它是科学,不是神学。自古以来,从帝王到庶民都极为重视立都、设郡、造宅、修墓的堪舆选址及设计安排布置,以图国富民强永续,事业兴旺永固。
然而俗语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客观地说,堪舆与一切事物一样并非万能,人的因素永远是站在第一位,风水等客观因素只起着一个促成的辅助作用。
风水学集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建筑学、规划学、园林学、伦理学、预测学、人体学、美学于一体,指导人们择地择吉。它是古人为适应生存环境进行科学探索的经验总结。
风水中的凶吉观实际上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环境观,不仅对古代城市、宫殿、村落、民居、葬地产生影响,而且与传统的哲学、佛教、道教、园林、山水诗画等都有着深厚的渊源。
风水蕴含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意义,它的诸多理论在今天看来其实就是一种环抱、养生的理念。例如它的经典理论“藏风得气”说,不能当风口,而应该“藏”以聚气,这不仅符合养生之道,而且也已深入到人的心理范畴——家居的隐秘性和安全性;“负阴抱阳”要求主体建筑坐北朝南,这一点至今仍是住宅选址的首要原则,因为中国地处北半球,按照这一原则可以更好地享受和利用阳光,这也是中国古人几千年来积累的智慧经验总结。
另外,从建筑方面看,风水学先于世界发明了很多在当时十分先进的工具,如公尺、鲁班尺等,来测量房屋的高度和宽度。古人通过潜心研究,用公尺来测量门的高度和宽度,用鲁班尺来控制家具的尺寸,从而有效地避免次声波的共振效应,这种做法更是在当时的世界闻所未闻。
就是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考虑整个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系统。每一地域都有它特定的岩性、构造、气候、土质、植被及水文状况。只有当该区域各种综合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协调、彼此补益时,才会使整个环境内的“气”顺畅活泼,充满生机活力,从而造就理想的“风水宝地”——良好的生活环境。
风水学中的两大派系各有特点,其中形势派注重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而理气派,注重阴阳、五行、干支、八卦、九宫等相生相克理论,不论是形势派,还是理气派,尽管各家流派和实际操作不一,但基本都遵循这三个原则:天地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
其中形势派的五大要素分别是龙、穴、砂、水、向,既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这便是该派寻龙点穴的五大步骤。
龙:即是龙脉,也就是山脉的自然起伏和走向的变化。因山脉在形态上多方面与龙相似,故风水上将山脉比作龙。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鳞。觅龙就是对山脉的观察选择。有山就有气,所以觅龙实际上是对“气”的追求,寻找能够“迎气生气”的地域。选择来龙深远、奔腾远赴的山脉,方能笃定有一个光明的前程和远大的未来。
穴:即山的气脉凝结,与水交会之所结穴,山水相交,阴阳融凝处即是穴。寻龙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可以用之于建造阴阳二宅的具体地点和位置,这个具体的地点位置就是穴。
龙的生气从龙的祖山一路剥换而来,好象是一颗枝繁叶茂的瓜果藤蔓开花、结果。祖山是根,龙脉是干,枝叶是护从侍卫,过峡是节,果柄是束气,穴位就是果实。
这与人体的穴位相似,针灸治病的一个基本要领就是取穴要准确,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如阴宅的穴位有时仅是一个点,上下左右一移位便不是穴。所以“寻龙易,选穴难”便成了这个行业里面公认的说法。选好了穴位,便能荫泽子孙,福报万代;选不好则有可能家败人亡,绝门绝户。
砂:指环绕在龙穴周围的大山,主要反映穴位与山之群体关系,隶属来龙之主山。是与龙脉同行并且辅佐于龙身左右,环抱于穴场四周的山冈土丘。察砂则是探寻能够“聚气藏气”的地理环境。不仅注意山脉是否能“迎气生气”,而且力求能“聚气藏气”。论砂仍当以形体为主,方位、理气为辅。尖秀明丽,肥圆方正,且又符合五行端正之格局者为吉,反之则为凶。
水:指与龙,穴,砂有关的水,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山不能无水,无水则气散。水被视为地之血脉,穴之外气,吉地不可无水。故观水则是考察地上地下水源和水流的形态及水质。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凡属龙穴,皆赖水为证应。可见,“水”在风水中的重要性。
向:即是朝向,一般指与建筑基址垂直相对的方向。朝向与龙和水不匹配,则会将气引入到邪路上,气就错用了,就无法发挥效用,这样风水有凶险,造成危害。“地不绝人,水绝人,水不绝人,向绝人。”说的便是朝向的重要性。
形势派,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分枝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