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在八月中秋节过后的第二天,听说了本年中秋灯节办得如此灿烂耀眼,以致百姓争着买洋油灯,造成店铺断货,不禁大为愉悦。89文学网。照这个样子,后面的事情会不会顺利得多呢?
她还得重新看看曾国藩的那个长长的折子,她记得除了洋油灯,还说了好几件颇重大的事情。因为灯节将近,所以她就先准了洋油灯的这件,其他的呢,等这件事情办成后再议。
那个折子里,除了洋油灯,还说到了同文馆的扩办事宜。这扩办,并不只是指第二期一百八十人的招募。
曾国藩在折子中说,我们大清朝此刻在办同文馆学习洋人的技艺,而洋人每天又在不断的进步。比如点灯,我们如今学着改用更明亮的洋油灯,而洋人在上海已经改用了气灯,照明更持久,而且因为不用洋油,不怕失火,等我们哪天改用了气灯,洋人又会改用灯泡或其他希奇古怪的灯。
如此追赶来追赶去,不仅疲于奔命,而且靠同文馆的几十或几百名生员,完全不够。
所以他建议扩办同文馆,请如今在江南制造局负责采办的容闳负责到美丽国**更多洋教师,以后同文馆不仅在京师办成更大规模,而且也要到各省省城去办。之所以到美丽国去**洋教师,是因为美丽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更不恋家,会愿意来到大清国,而且美丽国此时国内生战争,人们为了躲避战乱,也就更倾向于移居别的国家。
更重要的是,此次洋油灯能够推广,是因为有我朝的广东和上海商人,也学会了制造洋灯。而洋人的其他东西,比如枪炮轮船,我朝就未必会制造。如果不得不用,就只能向洋人去买,就会花掉朝廷本已不够的银两。所以我朝必须尽快掌握洋人的技艺,制造出各类洋货。。
因此,为鼓励有才能的人转向洋学,曾国藩请求在传统的八股文状元之外,增设洋学状元、榜眼、探花等,所有排名奖励和朝廷俸禄等,务必一如现有的文状元。使天下百姓知道,洋学和本朝国学同样重要,无需厚此薄彼,如此才能使朝廷在三五年内,得到切实可用的洋学人才。
至于考试的内容,不一定要象八股文那样一味去考文章,只要应试之人能够制造出使用的洋货,依照其重要性,也可以以其制造技艺参与洋学状元评选。这样,本朝的洋学人才,就会全部被朝廷网罗到。
此外,还应该向洋人的国家派遣生员,让大清的子民亲自去异国,方方面面地察访,还有没有旁的东西,我们能够学而没有学到的。生员去了,洋人就想藏私也没有办法了。只要把轮船枪炮造出来,凡顶尖的技术都学到了手,从此就不用怕被洋人威逼了。
这些话听起来不错,但武则天还是只先准许了同文馆和洋学状元的两桩。虽然这么长的奏折很少见到,不过说了四件事,准了三件,也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了。
这是因为。她需要在朝廷中营造一种有利于皇帝出洋地气氛。而不能反过来妨碍皇帝出洋。假使生员出洋学东西快。到时候。那些老家伙们就会说。皇帝根本就不用出洋。皇帝出洋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所以生员出洋地事情。必须得放在皇帝出洋之后。
此外。太后还提出要求说。“洋学状元”是次设立。皇帝和她很想知道本朝究竟有多少洋学人才。所以。在九月。就将举行大清朝有史以来地第一次洋学考试。
说起来。如果个个当臣子地。都能象曾国藩这样尽心尽力地办事情。那么做皇帝太后地。也就容易了。
临朝训事越多。武则天渐渐现。当今大清朝地臣子。倒比从前大唐朝地驯服得多。因为人人自危。对各种为臣子划定地条条框框不敢稍有逾越。就如曾国藩这样曾经手握重兵地人。胡须已经花白了。也是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做起事情。则诚惶诚恐。
当然。这又不得不归功于从唐朝到清朝地众多皇帝。和众多虽然没有做皇帝、却比皇帝还为皇帝着想地不2臣子。
先是从臣子们手中取走了容易滋生叛乱地封地。
然后宣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搞得天网恢恢,让那些笨鸟们连“良禽择木而栖”也做不到。
之后更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半句话,就让那些没有运气做老大的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直到老幺们心甘情愿地引颈待戮;而它的后半句“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只不过好比杀囚时的陪绑者,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因为天底下没有几个父亲会要求儿子去死,而要求数不胜数的臣子去死的皇帝则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