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则天代慈禧 > 第五十七节 明镜灯

第五十七节 明镜灯(1 / 2)

 沈桂芬拿到太后批过的奏折,喜不自胜,因为太后着他拟出更具体的禁烟方案,并且在一份本朝官员名单上准确标注出吸食*片者。89文学网朝廷近来颇做成了几件大事情,如果这次自己提出禁烟,把三朝以来都没有禁成的*片彻底禁止,也就算头功一件了,不愁他沈桂芬的名声从此如兰桂之芬芳,流传开去。

从几年前以礼部侍郎的身份署理山西巡抚,沈桂芬就现当时山西民间栽种罂粟趋之若鹜,米粮短缺;所以当时就刊章程,严禁种植罂粟。今年的饥荒,原因当然先是大旱,但也许同几年前积存下来的麦子和谷物太少也有关。

此时军机处的办事房里,沈桂芬到得最早,在凌晨窗外飘进来颇有些浸骨的凉风中,踱来踱去。朝服上肘子处打了补丁的两个地方,有些显眼。

因为常常要伏案批文,他朝服的胳膊肘处总是先被磨穿,一件朝服要费许多两银子,不能轻易更换,只能拿去给巧手裁缝,用同颜色质地的布打个补丁继续穿。当然,这和道光爷坐拥整座大清江山,裤子上价值千两银子以上的补丁就完全不同了。

太后所吩咐的两件事情,第二件更容易,因为问沈桂芬本朝官员中吸食*片的人有哪些,就算问对了。大清朝的官吏任用撤免,没有不经过军机处的,所以单是此时闭着眼睛,也就能先一气圈点上几十个名字。

很多人同意这个观点,就是大清朝这一代,汉人真正掌权,是从他沈桂芬开始的。他在同治六年由恭亲王延引进军机处,“有洋务长才”,办事也很利落。

不过,“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偏偏有个李鸿藻,以传统“正学”自居,和沈桂芬常意见相抵触,不肯附和,李鸿藻是皇帝的师傅,又深得两宫太后的好感,地位甚为显赫,那些翰林、言官见了他,就好象飞蛾见了火,一个个追随而来,形成了一股所谓“清流”,凡是听到“洋”字和就一概反对。

唉,这真是,“既生瑜,何生亮”?沈桂芬感到势单力薄,只好在朝廷内外多结交人物,和各地督抚也常互通声气,以便抗衡这些对什么事情都要大嚼一番舌头的“清流”们。

让沈桂芬稍感欣慰的是,和他一样的清官们,不至于被卷入此次禁烟案,因为每天要烧*片,要花费银两若干,所以清官们都吸不起*片。

当然,一个人如果连*片这样有害无用之物的诱惑都挡不住,更不要说能挡住贪婪了。而做清官,既需要定力忍受诱惑,还要忍受冷落。没有油水,身边就不会到处围满了觅食之人,帮忙摇风打扇。

总算如今清官之中,也有人熬出了头,到山西赈灾刚回来的阎敬铭升任了两江总督,这真是前所未有的大事。军机们推荐的人选里,并没有阎敬铭,而太后竟然信手拈来,如此准确,其识人之深,让人叹服。

虽然太后善识人。识地却不是自己。沈桂芬心里不免有点微微泛酸。但念头触到另一处。又不禁微微笑了起来。记得从前胡林翼向朝廷推荐阎敬铭时。说他是国家少有地贤才。如做法官将使“弄律有准”。如掌管财政则“必无欺伪”。果然他虽然面目丑陋。操守才能却是一流。此前掌管户部。清廉耿介闻名。凡有他来地地方。就有官员要求调走。两江一向富庶。朝廷官员挤破头到了那里。都想着要顺便捞一把。这次阎敬铭去。倒要看看那些人如何自处。

此时。京城地三场洋学考试和殿试早已结束。上海江南制造局和福建马尾造船厂等地地试卷也由主考钦差乘海船带回了京城。因为没有阅卷官在当地。所以两地都是四场连考。好在考生不多。试卷携带回来。又有左大人专门派员随同搬运。还算应付了过来。

虽然洋学试卷仍要等待批改。有**件东西。却是一眼就能看到地。那就是带着自己制造地洋货到上海参加考试地考生作品。江南考场遴选出了九件。初步排定了名次。要等京城地考官们和皇帝太后来决定它们地总名次。

**件洋货中。大多是直接模仿洋人地产品造地:有广州产地细洋布;也有人用猪油掺杂皂角叶直接做出来地“洋皂”。猪油粘连腻手。皂角叶还历历可见。

内中有一件。有地人最熟悉不过。竟然是杆改良过地烟枪。考生自己附地说明说。*片烟枪系洋人带到我朝。故此烟枪也算洋货。这杆烟枪结构改动。烟管变细而烟锅变得深狭。并且在烟锅处加上盖子之后。烧同样分量地烟膏能吸食几乎两倍长地时间。染瘾之人每天使用地*片。因此能减少一半。这样花在*片吸食上地银子。也就能减少一半了。这样地说明。把几位礼部官员当场就瞧得鼻翼扇动。等到阅卷官们商议谁去试试这一件时。立刻义不容此地拿着它出去。轮流使用一番了。

最新小说: 光宗耀明 民国:王牌飞行员 大明江湖我可死亡回档 重生之我在剧组加点拍戏 从雇佣兵到战争之王 知否:我是皇太子 天上掉下个牛魔王 我的姑父是朱棣 洪荒:吾冥河,以杀证道! 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