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运气太背则指:曹操之父曹嵩,本在徐州避难,陶谦为讨好曹操,特派军护送曹嵩老太爷去兖州与曹操汇合,结果护送队伍的头头张闿,本是黄巾余孽,贼性不改之下,竟将曹老太爷一家子全给杀了,尽夺其财,逃之夭夭。曹操为发泄仇恨,自然就找陶谦了;另外一个背运,则是陶谦、袁术看好的盟友——以勇猛善战著称的孙坚,竟然让刘表给射死了。
因而,陶谦最后心忧而死。
陶谦虽然与袁术、孙坚站在一边,但历史上,但陶谦可谓是群雄中为数不多的忠臣之一。
公元一九一年,汉初平二年四月,董卓迁都长安,留朱儁守洛阳。而朱儁却与山东诸将通谋为内应。后又害怕为董卓所袭,遂奔荆州。董卓又以弘农杨懿为河南尹,守洛阳。朱儁闻之,复进兵还洛,杨懿败走。朱儁以河南残破无所资,乃东屯中牟,移书州郡,请师讨董卓。陶谦一接到朱儁之书,立即就遣精兵三千相助,并上表推荐朱儁dai理车骑将军。而其余州郡只是“稍有所给”。
第二年四月,王允、吕布杀董卓,其后李傕、郭汜等反,六月初一,长安沦陷。当时陶谦以朱儁名臣,数有战功,可委以大事,联合了前杨州刺史周干、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人共推朱儁为太师,移檄牧伯,同讨李傕、郭汜,奉迎天子,一时声势浩大。
可惜朱儁只善兵机,不懂政略。十二月,李傕用太尉周忠、尚书贾诩的计谋,以献帝名义征召朱儁入朝。朱儁部下都知入关不妙,欲响应陶谦起兵。可惜朱儁本人认为“傕、汜小竖,樊稠庸儿,可乘间而灭”。于是辞谢陶谦的提议,应召入朝,又被任命为太仆。结果事与愿违,后李傕郭汜虽然相争,但朱儁为郭汜所劫持,秉性刚烈的他即日发病而死。
因此,刘辨对陶谦还是很放心的。而且徐州良才极多,除以上提到的陈登、赵昱、臧霸等以外,还有徐盛、郑玄、张宏、张昭等,最重要的,还有诸葛妖人一家,也在徐州琅琊郡。考虑到这些,刘辨自然不能放弃徐州不管。
来到陶谦营中,未等刘辨出言,陶谦却先下拜道:“陛下,老臣欲为陛下谨守徐州,抵挡淮南袁术,只是徐州俊杰虽多,却缺乏良将,故臣请陛下赐良将数员。”
竟然敢跟朕要人?刘辨不禁一惊,不过随之又释怀了,这正是陶谦在表明自己的忠心。刘辨正思如何安穴亲信到徐州,如此岂不正好?
刘辨遂令乐进、程昱等随陶谦往徐州,分任兵曹从事及治中从事,且因二人身份特殊,乐进还身兼校尉之职,程昱更身兼侍御史一职。刘辨密令二人募集丹兵,网罗如徐盛、陈登、赵昱、臧霸、郑玄、张宏、张昭、诸葛玄、诸葛瑾等一众人才。
陶谦自然拜谢,刘辨也是设起香案,置酒相送,陶谦方去。
众诸侯去了,刘辨终于开始腾出手来,整顿军队,并对朝中势力进行重新洗牌。
自黄巾以来,由于战事频仍,各地诸侯又私相任命,导致官制混乱,许多地位崇高的实权官职反而成为虚衔,如校尉本为高级军职,却因数量暴增反而成为下级军官,而一职数人、官位重复的例子也极多,如皇甫嵩与袁隗皆为太尉,而刘虞偏偏还是大司马,要知道大司马其实就是“录尚书事”的太尉。凡此种种,多不胜数。
军队方面更是混乱不堪,如原为中央军的南军实同虚设,而州郡有了招募军队的权力以后,更是打破了对地方军队数量的限制。而对军队的控制则更加混乱,如西园八校尉本是京师戍卫军,但袁绍、徐晃、黄忠、鲍信等人都在外郡;又如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等非在战时,本不能统兵,而现在却都有自己的常设部曲。军队这种暴力机器,只能掌握在一个人手中,只能听见一个声音,否则,必然导致战乱。
所以,待众诸侯离京,真正意义上控制了中央朝政的刘辨,立即举行朝议。
这次朝议决定,改元初平,取稍稍平定乱局之意。
朝议上,对刘辨控制下的军队以及中央官制进行了改革和大换血,而这次朝议也拉开了变法图强的序幕。
到底刘辨如何改革,请继续关注本书更新。
搞改革是个很沉闷的事,不过律修会尽量对政治上的东西少花点篇幅,再穿穴一些其他的情节,希望能稍微让书友们看得不那么反感。稍后还有一更,补齐前天欠下的。
对了,在下设了一个*Q群,群号为128605678,欢迎书友进来讨论。
(第五十六章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