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的广告上,昌峰集团已经把一切都做好了。似乎那挂上了“昌源”牌子的汽车,明天一早就可以开在大路上。
而且造出来的汽车绝对不会只有一辆两辆的,生产线已经弄好第一个月就可以生产一万辆!
“距离正式投产,只有最后这一个多月了,务必把所有的事情做到最好。”
朱晓军吩咐下去,让集团里面所有空闲的人都为了这事奔波。他知道,现在的自己已经很难回头了。
“勇往直前,方有得一线生机。”
……
并不是说危言耸听的,现在的昌源汽车确实没有多少退路。
上线的广告已经宣告这家新锐车企的诞生会非常夺目,但提高的知名度,同时也有可能为集团带来困境。
“在别人眼中,你要造出新能源汽车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可是这是到底有没有那么确定,依旧是个问题。”
现在的情况下,集团已经备下了最开始一批1万辆汽车的原材料。但这一批汽车到底能不能真正造出来,在它们下线之前是没有任何定数的。
“目前情况下还在调试设备,谁知道那设备会不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故障。”
“很快就要进行一辆铲车的是生产,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又出现什么问题,正式量产可能还会推后。”
一个个有关人士言之凿凿,都在觉得集团的速度太快了。
“这一广告发出去,就让集团走入了不成功即成仁的路。”
他们一个比一个清楚,一个比一个揪心。
……
可是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盆里来。在集团花了几千万打得广告第一次在电视上播出的时候。最后的动员就已经下达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是决胜的一个月。”
“要是不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等到我们承诺的交付的日期到达,消费者会给我们怎么样的惊喜,谁都不知道。”
集团上下就像被打了鸡血一般,为这最后的奋战冲刺。好在相比于半年前,现在的集团已经没有资金链的危机了。
花了不少钱去打广告的同时,集团也花了更多钱请人来对机器进行最后的检验。
目的就是要在11月底之前,让新能源汽车的量产成为现实——然后在年底前完成最初的一批一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
这是个很大的目标,却并不是那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清闲下来的感觉真的有些不好啊。”
作为集团董事长的朱晓军现在又变得清闲了,他在集团里的作用又变回了一个吉祥物一般,虽说很重要,却并没有多少实际的用处。
“现在最不应该的就是没事找事。”
可是毕竟不是原主那个眼高手低的,朱小军很知道要怎么做才能让集团走得更稳,走得更远。批文件的过程比之前要认真许多,毕竟这涉及到自己日后的收益。
“集团现在必须要保证,日后能有足够的收益。”
朱晓军很清楚现在自己在做了什么,未来又要做些什么。所以他说出的话也和之前有些不一样了。
“现金流是最重要的,但是在保证现金流的情况下也要有所盈利。”
在这一思想的触发下,集团上下又一次变了样——这是一年来的第二次变舵,规模、现金流、利润,三者轮留当了“最重要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