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自然不是什么新鲜事。
……
可就在集团上下开始猛抓利润的时候,新能源汽车这个会赚会亏还说不准的业务却成为集团发力的重中之重。
七月上旬,董事长在集团总部所接到的最多的电话,就是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具体动态。设备调试获得了很不错的结果,虽说有一些小故障,都很快解决了。
量产已经迫在眉睫,生产线的一端已经放好了第一批车的备料。
随着冲压车间的设备又一次开启,震耳欲聋的噪声将那一块一块平整的钢板压制成汽车的各个构件。一道道工序很快就进行下去。最终,拼装好的第一辆试生产型汽车在众目睽睽之中下线。
“预生产这一批十台车将进行最后的测试,一旦测试通过,这次生产的汽车将很快上线与大家见面。”
董事长亲自到了工厂,像这样的一段讲话也被集团宣传部的人录下来,最终放到了视频网站上。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顺利,但是,一样有危机正在酝酿。
……
“能源汽车方面对集团的利润有不小的影响,还请董事长对此多多留意。”
“为了减少这一部分的产业对集团利润的蚕食,拟寻找更为廉价的原料用于生产和经营。”
生产经理对相关方面的数据远比朱小军更熟悉,但陈列在董事长面前的,有那一列触目惊心的数字就够了。
“5-7。”
这是计算下来最终的利润率,还算上了来自政府方面的补贴——否则就按现在这个标准去造车,绝对是会亏损的。
不过了解到这一切的时候,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
“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把新能源汽车给照下去,至于节约成本,这也是必须的。”
看到那张触目惊心的表格,朱小军也确实想过,自己如果不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了,又会怎么样。
“虽说利润堪忧,却也不是没有利润。只要挤一挤,把成本降下去收益还是会有的。”
想到这一点之后,朱晓军释然了——虽说心疼砸出去那么多钱都翻不起多少水花,那上百亿的投资估计要花个十年才能回到自己手上,可路已经走到这里了,又能怎么办?
“售价是不能涨的,所以只能从降低成本上面下功夫。”
各种原材料,还有生产设备折旧,以及数额不少的人工费,这一项一项都是可以改的。
“这一点先保密。”
朱晓军深知各种做法的利弊。
……
于是,神不知鬼不觉的,昌峰集团开始了降成本的过程。
新能源汽车只是个开始,其他的方面,比如说智能家居,还有房地产业务,都在谋求更加物美价廉的原材料。
“只希望这样做不会出问题。”
在看到集团运营成本一点一点降下去的同时,朱晓军也在忧心。
可这些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