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英雄亦有泪 > 第一回、穷苦汉中年喜得子,老秀才全力荐门

第一回、穷苦汉中年喜得子,老秀才全力荐门(1 / 2)

 这世上自从有了君主与专制,权力被一代代世袭。到了魏文帝,设立九品中正制,用以拉拢士族。直至一代明君隋文帝开创科举,贫苦百姓才有机会凭借真才实学出人头地。后经大唐三百年发展,科考选才渐成定制。到宋太祖统一中原,确立州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英宗时进一步规定三年一考。至此,科举考试日臻完善。

只说哲宗元符年间,京东东路沂州费县有个百姓庄,庄上人家原本不多。但此地距离沂州城不过数十里,多有外地来的生意人折了本,来此落户。陆续又有逃难的灾民在此安家,以致三百余户人家,大小姓氏竟有一百多个,故而人称百姓庄。庄上肖姓只有一户,本是看守城门的禁兵,在沂州守城二十年,后来受伤致残,也来此落脚。老军育有两子,长子肖树忠,次子肖树义。老人奔波一生,积劳成疾,给长子办完婚事不久便撒手人寰。毕竟是一个爹娘的兄弟,肖树忠虽然结了婚,仍然每日照料兄弟三餐。肖树义跟着兄嫂过了四五年,只因家境贫寒,本村姑娘自是看不上他。近十年各地风调雨顺,也没有外乡来的难民,肖树义二十九岁依然单身。

刚刚开春,正当农闲。肖树义上山打猎经过山神庙,见庙里住进了一老一少,老汉六十开外,小的不过十七八岁光景。老汉身体虚弱,看似病得不轻,少年又无办法,只是哭。肖树义问起来,老汉自称姓张,河北冀州人,儿子三年前去江南谋生,一去不见音讯,今年初老汉得病,才带上孙儿赶去江南寻子。

肖树义天性忠厚,见这对老少可怜,回家带了些干粮稀饭。从此往后,肖树义每天都来,一连十数日不断。月底这天,肖树义在山上捉回一只山鸡,炖好后盛了一碗送到庙里。肖树义放下碗要走,老汉拉住,噙着泪道:“年轻人且听我说,我这孙儿本是女儿身,只因前往江南路途遥远,多有不便,才女扮男装。如今老汉我自知大限将至,怕已去不得江南,怎奈撇下这个孙女无依无靠,我死不瞑目。见你天性善良,老夫有生之年将孙女许配与你,希望你能好好待她。”少年放下长发,果然是个姑娘。

肖树义回家与哥哥说了,兄嫂皆喜,当日将张氏祖孙接到家中。肖树义终于成了家,但张老汉病得重,两月后离开人世。年底,张氏生下一子,白白胖胖,甚讨人喜欢。肖树义中年得子,喜不自禁,将儿子视若珍宝,取小名狮儿。肖树义没念过书,记得说书先生讲汉高祖刘邦手下有个宰相叫萧何,乃是一代贤才。肖树义给儿子取个大名,唤作肖何,希望儿子长大后也能成为一代名相,光宗耀祖。肖何一天天长大,乖巧可爱,聪明伶俐,极是讨人喜欢。

前街有个书生姓楚,单名个铭字。此人从小读书识字,颇有些才学,但家境贫寒,无力深造,只好为人放牛。楚铭此人样样都好,但只因未能踏入仕途抱憾终生,落得愤世嫉俗,如今年过四十,仍旧孤身一人。楚铭时时出口成章,兴致来时写诗作画。众乡邻面前显得颇有才学,周围人都称“老秀才出名”。

庄上都是穷苦人家,有心想让孩子认几个字,却请不起先生,便将孩子交与楚铭,请他教授。以后孩子越来越多,庄上共同出力,在庄东山神庙旁建起两间草房,算作学堂。附近几个庄上孩子都来,楚铭也好说话,有钱的给钱,没钱的挎一篮米,或者端一瓢鸡蛋,多少都不介意。

老秀才对肖何甚是喜爱,时常带其玩耍。楚铭吟诗作赋,肖何也跟着摇头晃脑,学得有模有样。老秀才嬉笑之余,有意吟诵长句。肖何听过,不出两次,也记得一字不差。见这孩子有如此天资,老秀才再想到自己,不禁感慨万千。反正顺手捎带,老秀才叫肖何天天去学堂,与其他孩子一并教习。肖树义自是感激,早晚送饭给老秀才,道不尽千恩万谢。老秀才每日用心教授,乐此不疲。

学堂最多时有四五十人,但后来有人资质有限,自动辍学。有人天生不爱识字,任凭父母棒打也赶不来。也有人学完了课程,出徒回家。不过一年,院里只剩下二十几个孩子。肖何以其与生俱来的天分,成绩最为优秀,深得老秀才喜爱。都是穷苦人家子弟,大家也好相处。一起听书,一起玩耍,快乐自在。其中,与肖何相处最好的有四个,首先一个唤作曲锐,西北凤头沟人,长肖何两岁,生性憨厚。其次一个姓许名璨,北边三里外许家庄人,长肖何一岁,自小嘴甜,能说会道。还有一个姓闻名爽,比肖何略小一岁,乃是南泉埠人,离这里五六里,父亲做买卖,家境稍好,头脑聪慧。最小一个唤作耿疾,比闻爽又小一岁,家在二里外东庄,距离最近。

两年下来,五人越发要好,每日形影不离。肖何时常带四个伙伴来家中吃饭,其余四个也请他们回家,各家老小都认识。曲锐在家中排行老三,大哥曲蛮略有口吃,二哥曲莽最为结实,性子也甚直爽。曲锐听大哥说意气相投之人往往结拜为兄弟,曲锐也动了心,散学后与四个伙伴提议:“听我大哥说,古人要好的都结为异姓兄弟,最有名的便是三国刘备与关羽、张飞。如今我们兄弟五人互相喜欢,不如磕头盟誓,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几个一致赞同,肖何也道:“他们三个尚能出名,我们还多了两个,总不至于落在他们之后。”于是五个孩子去庙里磕头跪拜,一同对天立誓,就此结为兄弟。按年龄大小,曲锐为长兄,许璨为次,肖何居三,闻爽第四,耿疾最小,排在老五。兄弟五个先后去五家,拜见父母,各家都甚欢喜。

曲锐天资有限,虽然勤奋刻苦,只是进步甚微。曲锐心灰意冷,过年后索性不来了。不过一月,耿疾家中又添了个弟弟,耿疾要帮忙照看小弟,也被留在家里。而闻爽家中生意越来越好,父亲有心让儿子回家学做买卖。五兄弟只剩下两个,许璨自知读书不是长久之计,而舅舅在沂州是个副将,颇有一身武艺。许璨下定决心,央求父母带去沂州,专心跟舅舅习武去了。

肖何虽然一心求学,但眼看同窗一个个来,又一个个走,肖何心中也是一片迷茫。好在楚老秀才不时开导,肖何坚定意志,专心读书。楚老秀才教书数年,学生一茬一茬换了上百个,肖何这等资质还是头一个。老秀才十分珍惜,将毕生所学全部教与肖何。肖何本就聪颖,得此良师授艺,正是如鱼得水。短短三年,老秀才胸中笔墨尽已教给肖何。这时肖何年仅七岁,吟词成句,赋诗成对,庄上人皆称奇。

楚铭老秀才不忍看着爱徒走自己的老路,专门找到肖树义,劝道:“老弟,令郎不是一般的天分,只恨楚某学识有限,如今已是江郎才尽。楚某有个早年同窗,姓王名盛,便是县城书院里有名的王教授。王盛博览群书,学识渊博,门下多有高才。你将孩子送他那里,将来定有前途。”原来他们曾经同拜一师,王家虽是宽裕,但王盛时运不济,屡试不第,只好收徒讲学。当今知县冯班是他表兄,自从来此上任,王盛顺理成章被调去县学教书。

肖树义苦笑:“楚先生教导多年,小弟已感激不尽。王教授既有那等名声,小弟只怕不敢奢望。”

楚老秀才摆着手道:“你不必担心,我带你们去,看我薄面,他定然肯收。”

肖树义也不愿儿子像自己一样受苦一生,听老秀才一说,也动了心,于是牵了家里两只羊,跟着老秀才去县城。王盛见了,一张脸仰到天上去,摸着胡须,慢悠悠地道:“我王某人收徒向来是十两银子,你牵了两只羊就想入学,叫我以后还如何见人?”

肖树义不敢说话,老秀才楚铭连忙赔话:“家境贫穷,实是无奈。但孩子聪明好学,数年后必成大器,那时老兄作为授业恩师,不也脸上有光么?”

肖树义低着头,小声小气地道:“楚先生说得是,将来犬子成才,先生便是再生父母,感激不尽。”

看王盛不语,楚铭又道:“此子有天分,老兄若不信,可以当场一试。”

王盛虽是不愿,但一时无话,看地上泥水成潭,王盛顺口道:“你且以水为题作一首诗,如何?”

肖何略一思索,吟道:“半盆清水平如镜,一片汪洋涛不停。滴水无力随波流,前赴后继可穿石。”

王盛闻听,眼珠一愣,虽未说话,心中暗赞。楚铭不失时机又道:“楚某虽然不才,但这个学生却不一般,诗书词句,多有攻读。兄台若有意,可以多加考试。”

王盛有意无意,又问了两个问题,不料肖何年纪虽小,却对答如流。王盛教书十数年,阅人无数,遇见这等学生怎不喜欢。王盛心下转喜,再问道:“你家境贫寒,而你却不顾家境执意读书,难道不知银子来之不易么?”

肖何答道:“正因家贫,才要读书!”

王盛一怔,板起脸问:“莫非为升官发财,光耀门庭而求学?”

肖何道:“读书者倘若都为自己,世上永远都是贫苦人。有志之人当为天下百姓而求学,只有国家强百姓富,才不会有人上不起学!”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