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异时空之大中华 > 第三百二十三章 皮总是扯不完的

第三百二十三章 皮总是扯不完的(1 / 2)

 第三百二十三章皮总是扯不完的

国营工厂自1936年以来就和私营企业并立;但是国有化还只是试验性的,还不可能证实它可能具有的任何优点。(顶点小说手打小说)使企业家们感到惊恐害怕和离心离德,它是已经足够了;但是要产生它本来应具有的、并且是极其需要的那些结果,那么它又是太少了。那时的政府十分注意不要去低估私人获利对刺激生产的积极作用,所以并不想把它对军火制造业的控制扩大到根据1936年8月的法律可以达到的那个限度。但是,私人企业家们并不因为感激政府对他们的放松而就同心协力地与政府一起搞重整军备。他们认为政府的放松控制仅仅是暂时的;因此,任何努力或花费都是莽撞蛮干。至于那些已国有化的企业,国家管理似乎反而使工厂的纪律松弛了,生产不是更多而是更少了。这些情况证明,还是让旧制度不变为好,至少应使资本家和企业主保持热情。

没有能达到批量生产,这对任何东西都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衡量标准,它也是法国重整军备总的来说归于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私营工厂中机器更新的免税标准仍然按1918年的价格水平计算,而这个价格又大大低于实际成本,因此,厂方更加不愿意投资于更新设备以进行成批生产了。在国有化工业中,政府也不愿意在这样晚的时期把宝贵的贷款用作这种更新设备和重新装备的长期投资。况且,人民阵线的部长们原则上也不喜欢大规模生产,认为这是造成失业的一个原因。最后,还必须指出,法国的设计人员和技师们没有能够使他们的设计型式达到可以批量生产的阶段。似乎出现了一般永无休止地修改标准型式和追求一切都要十全十美的狂热症。试验和讨论都永远没完没了。经过好几个月的研究之后,直到1940年4月,专家们对于应这制造什么型式的坦克履带,意见仍不一致;也还不能决定究竟应采用哪种飞机发动机。

第二节与德国空中力量竞争的失败

从前面一节中提供的数字可以明显地看出,由于某个阶段德国暂时放慢了飞机生产的速度,在战争爆发前夕英国的飞机生产速度几乎能同德国并驾齐驱了。但是英国达到这样的生产速度已经太迟了,以致仍不可能装备一支与德国空军规模不相上下的第一线力量,或储备与这样一支前线空军相当的后备力量。尽管如此,在和平的最后一年,空中防务仍取得了很大成就。英国政府说它在最近两三年中的努力终于开始产生显著效果,这种说法是不错的。

1938年11月10日,空军大臣金斯利?伍德爵士在国会发表声明说,飞机的产量比5月份已增加百分之五十,到明年5月将增加百分之一百五十。1939年3月9日这位空军大臣在提出空军预算时说,他曾经预言到5月将达到的增加百分之一百五十,现在已经实现,他对到1939年底将增加百分之四百抱有希望。

不可否认,情况在逐月稳步地、甚至是迅速地好转;然而常常容易超越合理的宽慰这一界限,而变成愚蠢的盲目自满。《泰晤士报》(1939年2月2日)就曾这样写道:“总之,……有理由相信,我们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这两者都被夸大了”。在1939年4月15日《经济学家》的一篇文章中,则对这些比较性的生产数字作了过分乐观的解释,说生产的增长速度,“英国几乎可以肯定要比德国快”。而且还普遍有这样一种信念,即英国最新式飞机的性能大大超过同类德国飞机;一旦战争爆发,由于原料来源困难,德国飞机的质量还会进一步恶化;尤其是战时的燃料问题在德国将变得十分严重,以至于使德国空军不能随意行动。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在大战前夕的美国报纸上登峰造极。8月2第一线飞机的发动机发现有严重的缺陷,使得这批飞机(实际上是全部第一线飞机)变得对战争毫无用处。因此,合乎道理的呼喊声,象一位卓越的议员在德国人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前不久所发出的,就几乎成了一种旷野里的呼喊,得不到他人的理睬:“我不喜欢那种日益流行的想法,认为德国现在已经使尽力量。我不相信这种想法是正确的。我相信德国空军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我们决不能认为我们已经可以对付它了,只是因为我们的防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从金斯利?伍德爵士1938年l1月10日的声明中可以看出,对于形势的看法,政府自己也并不象它的有些公开言论那样充满自信心。他在声明中试图缩小过去的那个数量均势标准的重要性,而代之以建立一支“足以适应我们的战略需要的”空军这样一个目标。直到战争爆发为止,政府似乎不愿承认它已经抛弃了数量均势的标准,但是它也反对在德国和英国之间作种种比较。这种态度,再加上它对生产数字实行必要的保密,就不免要引起人们对于情况本身以及政府对情况的正确估计的胡乱猜测。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