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异时空之大中华 > 第三百二十三章 皮总是扯不完的

第三百二十三章 皮总是扯不完的(2 / 2)

现在应该是很清楚了,英国飞机的产量必须大大超过德国,才能在一段适当的时间内扭转这种不利的差距。而且,要是真正的尊重现实,就必须承认这样一个必要条件,即在战争的情况下,国家第一线的力量每隔一定时期就需要全部更新,制造能力因此也必须扩大到能适应这种情况的程度。在本国工业还没有达到它的战时潜力之前,在这段无法避免的耽搁时期中,储备物资必须能够提供补充的需要。这种估计的关键,显然是确定需要隔多长时间提供补充。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主要空战理论家特伦查德勋爵,认为这一时间应该是一个月。根据这种估计,显然空军部必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提高飞机的生产能力,以满足每月生产近三千架第一线飞机的要求。而现在的目标数字是二千三百七十架,再加上根据以后的扩充计划增产的、数量不详的若干架数。

不幸的是,就生产方面而言,长远的生产计划经常受到侥幸心理的阻碍,总是希望国际绥靖主义会使得现行计划不再需要去完成了,甚至还可能会导致空军裁军的某些措施。这样一种希望无疑会使得政府不愿去批准那些要求比各种空军扩充计划原定完成日期提前交货的定单。这就挫伤了航空工业的积极性。一些公司过去就倾向于放慢生产步伐,因为害怕巨大的资本支出靠将来的定货单补偿不了,所以不愿意去扩充它们的工厂和设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定货合同。另外,请汽车制造厂改营“影子”飞机和飞机发动机工厂的计划,也有些令人失望。一些主要的汽车制造公司显然不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人员调到它们控制下的飞机工厂去,何况成批生产汽车的工序也不同于制造飞机的工序。因此,迫切需要说服飞机工业以外的一些大机械厂来承担空军武器的制造,因为它们的设备和经验都比汽车制造厂更加适合这一任务。就是从这个方面,空军大臣金斯利?伍德爵士开始有效地解决问题,虽然也许嫌迟了一些。

1938年10月21日,据宣布空军部和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已经商定,在后者整个系统的协助下,实行一种广泛铺开的转包合同制,用以制造飞机。这个制度规定把各种部件都送往维克斯公司控制下的一个新建中心工厂去进行最后装配。这个计划的出发点是,虽然只有有限的几家大公司能够承担飞机或飞机发动机的全部制造任务,然而同时几乎有无数的小厂家能够制造各种部件,只要它们具备了必要的技术指导、工具机器和劳动力。然后,在1939年3月9日,空军大臣宣布了他所谓的“小组计划”。这个计划具有双重目的:减少空军中的设计图样数目和促进经济节约的、迅速的生产。它是由当时通行的这样一种办法发展而来,即同一类型的飞机可以由不止一家厂商制造。新计划把三四家厂商组织成一个小组,同一类型飞机的定单分配给该小组中的各家厂商。在这个基础上组织飞机工业,目的是促进实行大规模的计划和定货;同时也是为了减少战争中可能发生的混乱,因为当敌方的行动使得某一个生产单位不能继续生产时,同组其他几个单位的生产仍可照常进行。金斯利?伍德在3月间曾说,大约已有三千五百家厂商承担了转包合同的生产任务。由于利用了影子工厂和转包合同制的大大推广,看来似乎英国制造飞机的工业资源已经被尽可能充分地动员起来了。但是必须记住,那些大厂商并不是被迫从事军工生产的,而如果它们是被强迫的话,那么它们的正常业务就要受到损失。所以它们,至少潜在地,负有双重的责任:对股东们的责任和对整个国家的责任。自然有许多人会觉得,应该由政府来解决这个问题,办法是行使它的权力,要求指定的一些工厂把它们的全部或预先商定的一部分生产能力和物资用于武器生产。这个问题与设立一个供应部的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可是当这样一个部在1939年4月20日成立时,空军显然并不在它的管辖范围之内。

然而,正如已经指出的那样,这最后的一年确实是在认真地试图解决关于大批生产飞机的一些基本问题,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对于要求人力(正规的和后备人员)支援的呼吁,社会反应之好,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到1939年初,皇家空军志愿预备队己有大约二千名飞行员在受训。但是这些飞行员还不能用来立即补充战争中伤亡的人员,因为在后备空军学校中用于高级飞行训练的飞机都是一些将要过时的型式。各现役空军中队尽可能快地用最新式的飞机来装备;但是还不可能有足够数量的这类飞机来装备训练中队。

~~~~~~~~~~~~~~~~~~~~~~~~~~~~~~~~~~~~~~~~~~~~~~~~~~~~~~~~~~~~~~~~~~~~~~~~~~~~~~~~~~~~~~~~~~~~~~~~~~~~~~~~~~~~~~~~~~~~~~~~~~~~~~~~~~~~~~~~~~~~~~~~~~~~~~~~~~~~~~~~~~~~~~~~~~~~~~~~~~~~~~~~~~~~~~~~~~~~~~~~~~~~~~~~~~~~~~~~~~~~~~~~~~~~~~~~~~~~~~~~~~~~~~~~~~~~~~~~~~~~

1939年6月,当时的《空军名册》表明,用于防卫本土的第一线空军中队,在两年内只增加了两个中队。由一百二十三个中队增加到一百二十五个。增长得这样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一种值得称赞的愿望,想用最新式的飞机来装备这些中队,并且等到日常生产量达到能够用来替换旧机时再建设后备力量。慕尼黑危机后不久(1938年10月30日),《观察家报》的空军记者曾写道,“目前皇家空军各中队的飞机全部都是正在逐渐变得陈旧过时,而且相当大的一部分已经是陈旧不堪。”但是从那时起,布伦海姆、巴特尔、惠灵顿和汉普顿等各种型号的新飞机。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入轰炸机部队;大多数战斗机中队也已用“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重新装备过了。但是投入这样大量的新飞机,单单这一点就给各空军中队增添了新的负担。它们必须用旧飞机来交换新飞机,与此同时还得接受新的驾驶员、观测员和空军士兵。有些空军中队不得不分出一部分骨干去作为组织新中队的核心。训练工作也更加繁重了。科学的迅速发展伴随着人员和机械的同样急剧的扩充,迫使英国皇家空军象《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红色女王一样,不得不愈跑愈快,而目的也仅仅只是为了能维持现状而已。

许多批评政府的人觉得,按照目前的组织状况,英国的第一线前沿阵地过于狭窄——这个缺陷单靠预备队的纵深是弥补不了的。空军大臣的要求皇家空军有效率,空军预备队的处于良好状态,以及不应该把第一线空军看成是空军实力的绝对衡量标准:这一切也许全都可以接受。但是,这些批评家坚持说,这丝毫也没有削弱需要有一项紧急扩充空军计划的必要性;如果政府作出这样的宣布,他们相信,将会在国内和国外都产生良好的影响。然而,对于是否应把有关皇家空军的消息公开出去的政策,有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方面,有人觉得这暴露了空军的真实力量,只会刺激其他国家去作更大的努力。另一方面,很明显,如果空军的实力和打击力量被大大地低估了的话,皇家空军就不再能成为一支反对侵略的威慑力量。总的来说,空军参谋部似乎相信,比较好的办法还是让其他国家去猜测英国的真正空中实力,而不要让它们知道实情。

在法国,整个重整军备期间的飞机生产真实情况,由于一切有关人员在当时和事后一味自吹自擂、打如意算盘、敷衍搪塞和相互指责而变得模糊不清。居伊?拉尚布尔1938年1月就职时就曾宣称,他打算改组和重新装备飞机制造工业。1938年6月,他又告诉内阁说,最新式的飞机在上一个月已开始成批生产,要它放心;并预言在这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生产将会有一个急剧的增长。他透露了一项计划(在所谓的“五号计划”的基础上作了修改),根据这项计划,到1940年4月1日将为法国空军制造出四千七百三十九架飞机,第一批一千八百七十八架。1938年10月21日他承认,从1938年4月1日计划开始执行到1938年9月1日为止,只生产了二百四十架飞机。但在1938年11月30日,他告诉国民议会的航空委员会说,飞机工业现在正处于一种大幅度增产的状态之中,到1939年初产量将达到每月二百架左右。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