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时期,以儒家和墨家两个学派最有势力,号称“显学”,两家都以尧舜为号召。从那时起,尧就成为古昔圣王,既是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楷模。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孔子对尧的赞美,随着儒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渐趋重要,而亦日益深入人心。后来儒家即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标帜;到唐代韩愈以至于宋明理学,大倡“道统”之说,尧遂成为儒家精神上的始祖。在整个封建时代,从未有人怀疑过尧在历史上的存在和他的业绩。
尧舜往往并称,所以舜的功绩也应该是不容小觑的。说完帝尧,咱们接下来说帝舜。舜出生地一说在诸冯,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潍坊市诸城。一说在姚墟;在今天的山东菏泽一带。舜是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的官,治都蒲阪(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舜历来被列入“五帝”之中,是三皇五帝中五帝的最后一位。被后人奉为华夏至圣。
传说舜的称号为有虞氏,姓姚又姓妫(gui) 。舜的体形有非常奇异的地方,他的掌心纹路象个“褒”字,他脑球突出,眉骨隆起,头大而圆,面黑而方,口大可以容拳,龙颜面目角。他的号就叫华,排行老二,就叫仲华(与今天的“中华”谐音)。因为眼睛有双瞳子,所以名叫重华,字都君, “舜”是后人尊称他的谥号。因国名“虞”,故又称虞舜。他是帝颛顼的六世孙,《史记》中记载: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gou)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舜的太祖父名句望又名句芒,他因开始播种有芒的作物,因此被历代崇奉为祭祀的春神,人们祭祀句芒,以期望年年丰收。舜家自五世祖穷蝉起都是平民。从名字应该可以看出来,舜的五世祖应该叫蝉,因为是贫民,所以叫穷蝉。而舜的父亲应该视力不好,所以叫瞽叟。舜的亲生母亲叫做握登,《尚书纬?帝命验》记“姚氏纵华感枢。”郑玄注:“舜母感枢星之精而生舜重华。”舜很小的时候亲生母亲握登就去世了。在瞽叟娶了后母后,父亲瞽叟、后母和后母与瞽叟所生之子象就长期对舜进行迫害。舜虽然屡经磨难,仍和善相对,孝敬父母,爱护异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赞誉。《二十四孝》中的第一孝就是舜“孝感动天”的故事。
其中原文是这样记载的“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我们翻译过来就是说舜在亲生母亲去世后,他的父亲瞽叟又给他娶了一个后妈。这后妈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恶毒后妈。从她开始,后妈就没了好形象。后妈恶毒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亲爹是个废物!这瞽叟不但不保护舜,还和舜的后妈一起虐待舜。家里的苦活、累活都让舜去做,当然也可以说家里几乎所有的活都让舜去做。而瞽叟和后妈,还有后妈的亲生儿子象天天就是呆着,有什么好东西都让他们先吃了。因为家里穷,所以在他们三个吃完后,几乎就剩不下什么东西了。所以很多时候,舜都在忍饥挨冻。可即便这样,舜也总是对瞽叟和后妈笑脸相迎,尽心侍奉,口中从无怨言。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舜的孝名传遍的十里八乡,大家纷纷称赞舜。话说在离舜家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位很有学问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听说了舜的孝行,十分喜欢这个年轻人。由于同情的舜的遭遇,于是就到舜家做说客,想要劝舜的父母对舜好一些。可是,恶毒的后母不但不听老先生的劝告,还借口舜的饭菜不可口把舜毒打了一顿。老先生见舜的父母不是可以用道理教化的人,也就放弃了游说。可是老先生没有放弃舜。从此,老先生开始无偿教舜认字读书。一晃几年过去后,舜长大成人,并且还很有知识。舜的博学多才,舜的孝顺,让大家越来越喜欢舜。大家越是喜欢舜,就越是厌恶舜的父母和弟弟象。话说瞽叟他们仨人不是傻子,人们对他们的讨厌早就感觉到了。不过,他们想到的不是改正自己的错误,反而是更加百般刁难舜。不过这样一来,就使得他们更加不招人待见了。大家都不愿意搭理他们。大家一这样,舜的后妈就更加把原因归结给舜了。愤怒的后妈最后竟然把舜赶出了家门。舜不敢违背父母的命令,只得净身出户了。舜离开家后,来到了离家不是很远的历山。历山现在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甄城县境内。《吕氏春秋》载:“ 尧葬谷林,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谷林、河滨、雷泽、历山均在菏泽境内。舜出生在姚墟,故址在今鄄城县闫什镇姚刘庄。《史记》载,舜的父亲“瞽叟姓妫,妻曰握登 ,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姚,虞舜居姚墟,因以为姓。”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亦载:“生舜于姚墟。”《竹书纪年》亦曰:“生舜于姚墟。”以上三文献均言舜生姚墟,看来是可信的。东汉《地理志》应邵注:“姚墟与雷泽近,后世称为姚城。”刚才说了,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舜在净身出户的情况下,是不太可能走太远的。所以,他就在历山这个有山有水有平地的好地方居住了下来。舜初到这里,可谓孤苦伶仃,于是舜建造了简单的茅草窝棚,然后将大家送给自己的粮食种到地里。但粮食长出来要时间,所以舜到雷泽捕鱼,到山上采野果子吃。舜的孝行感动了上天,上天不忍心看舜这么辛苦。于是派来大象为舜翻土耕地,派来鸟儿为舜播种种子。这样的情景就是传为千古美谈的二十四孝第一孝的“孝感动天”。
因为舜的孝行远近闻名,又是有学识的人,所以舜的贤能感染了周围的人。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不再为田地的界限而争斗;舜在雷泽打鱼,雷泽的人就不再为房屋的边界而争吵”,这就是所谓的“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舜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yu)”,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也就是说,舜居住的地方,追随他而来的人一年就形成了一个村庄,两年就成为了一个小县城,三年就形成了四个县城那么大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