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意已决,卿等毋需多言!”武帝言讫,拂袖而去。</p>
羊车载着武帝向内宫深处缓缓逝去,陶、山二人气的直跳脚。这两人终究没能见到一语成谶的那天。</p>
山涛回到家中,心中充满了忧虑,事实上,自从他当官以来,没有哪一天是开心的,先是魏曹丕行篡逆之事,当时他年仅十六岁。不想成为篡逆者手下的鹰犬,所以选择归隐,然后结交了六个志同道合的朋友,饮酒赋诗,不亦乐乎!那段时间,是他生命里比较开心的一段时光,不用分心国事,偶尔提及,也只是一曲高歌一杯美酒一带而过。</p>
高平陵事件的发生终结了这一切。和曹氏家族不同,司马氏爱才,惜才,遍寻天下名仕(主要是为了拉拢文人阶层)。而好友嵇康等人却持不合作态度。在他们心中,司马一族是乱臣贼子,不屑与其为伍。还有一点,这些人都是“建安文学”的传承者,魏几代帝王都好文,和他们很合得来,出于感情上的考虑,他们也不愿同司马政权合作。内心的忧郁无处排遣,便寄情酒水音乐,寻求老庄无为之道,长此以往,竟形成了独特的魏晋玄学。</p>
山涛与之不同,古之贤者分两种:一种以国家荣辱为计,另一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我们不能片面讨论两者孰优孰劣,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于民皆益。山涛属于后者,他的眼光不在篡位者身上,而是天下黎民百姓,能为他们谋福,个人得失又算得了什么。</p>
山涛还有一个身份:山涛的父亲叫山曜(这名字好)。山曜有个姑姑山氏,嫁给了张汪,并育有一女,前面几人姓甚名谁不重要,只要知道该女就行了:张女姓张名春华,张春华嫁给了司马懿,生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俩皇帝)。</p>
从而得出结论,山涛是司马懿内侄,司马昭表弟,连当朝皇帝司马炎都得叫声表叔,而且是正经亲戚,容不得司马炎抵赖。(这个猛!)</p>
不知司马炎任命山涛的诏书里会不会出现“皇叔”二字。</p>
喝完最后一壶酒,山涛留下一句“兄弟们我去去就来”便没了踪影,这一去就是一辈子。期间它曾写信劝嵇康出仕,却被后者婉拒,嵇康在信中列举了不能做官的七条理由,很是奇特:一,我喜欢睡懒觉,当官后就得按时起床;二,我喜欢遍游四方,当官后就等整天坐着,不能到处乱跑了;三,我身上虱子多,得不停地抓挠,但还要随时准备迎接上级官员…(凡七条,不一一陈述,详见《与山巨源绝交书》)。</p>
读罢此信,不禁感慨:原来做官有这么多坏处。当今挤破头颅考公务员的有志青年们不妨拜读一二。</p>
嵇康还在信中极为详细地分析了他个人,言辞恳切,于朋友之深情,于儿女之情,于国家之情一览无余,催人泪下。</p>
嵇康到底做了官,后来得罪钟会司马昭,定死罪。行刑那天,三千太学生为他求情。嵇康劝告他们以国家为重,并随后向监斩官要了一把琴。</p>
大风起处,旋律缓缓飘散,时而低沉,时而悲壮。三千太学生,掩面而泣,连监斩官都于心不忍。</p>
是曲,名曰《广陵散》。嵇康道,“袁孝尼曾经向我学习《广陵散》,我没有教授于他,今天《广陵散》要失传了!”</p>
山涛把嵇康妻子接来,算是对挚友所尽的最后一份责任。</p>
太康后半段时间里,司马炎渐渐贪图享乐,进取之心丧失殆尽,甚至把朝政交由杨骏、杨洮、杨济三兄弟打理,时称“三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