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听完,抚掌大笑,道:“寇少侠果然慧眼如炬,见人所不能见,且明察秋毫之末,这番军粮定胜败的言论,徐某与我家主公也曾讨论过,但未如此深入,更没有这般详尽的计算,今日听少侠之论,犹如拨云见日,徐某佩服!”
寇封情知徐庶这番话必然有谦虚的成分,他们行军打仗的人,对军粮这种性命攸关的东西,更是敏感,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动不动就兵败而逃,不知在逃命路途中,饿过多少次肚子。因此军粮对于刘备来说,必然是重中之重,绝不可能提到了却没有深入的讨论。但徐庶既然对自己有所恭维,寇封也只好道了几声惭愧,连说献丑献丑不已。
两人客气了几句,徐庶又道:“寇少侠方才所说,甚为详尽,但有一事,徐某却仍然不明。”
寇封道:“何事不明,徐兄请赐教。”
徐庶道:“袁绍如此之强,屡犯错误,未能战胜,但所余甚众,虽然不能远征,也不可猝然而灭。不知少侠以为,曹操要如何步步为营,逐步蚕食,一点点的勒死袁氏兄弟呢?”
这个问题,正是寇封方才所说的最后几句,徐庶提出来,也的确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袁绍发兵攻打曹操走过的路,曹操将来打袁尚也得再走一遍。袁绍派兵十万,就已经耗空了河北四州的战争潜力,那曹操要如何去打继承袁绍的袁谭、袁尚呢?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但方才寇封所说,也绝非虚言,要不是他在学艺这几年中,潜心钻研,否则如何能理解当世的变化?面对徐庶的提问,总不能说“在下不知,书上便是这么写的”吧?
当下微微一笑,寇封道:“徐兄鼓掌之间,可观天下大事,有一人,不知徐兄可曾有所耳闻?”
徐庶道:“何人?”
寇封用手指蘸了水,在桌上写字,道:“枣祇。”
徐庶奇道:“此人倒是有所耳闻,做过几年陈留太守,然而早死。徐某并未听说此人有什么出奇的军功,怎么,此人有什么独特之处么?”
寇封道:“此人的确是陈留太守,但他还有一个有名无实的武衔,唤作屯田校尉,徐兄可知道么?”
徐庶道:“实话实说,此人在下了解的不多。”